火幣成長學院|加密市場宏觀研報:“幣股策略”激活市場熱度,開啟行業新週期

一、全球宏觀變量重塑資產定價路徑:通脹、美元與新一輪資本博弈

2025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進入了一個宏觀變量主導的新時期。在過去十年中,流動性寬鬆、全球化協作與技術紅利構成了傳統資產定價的三大支柱。但進入本輪週期,這些條件正在發生系統性的逆轉,資本市場的定價邏輯也在發生深層重塑。加密資產作為全球流動性與風險偏好的前沿反映,其價格走勢、資金結構和資產權重正在被新的變量驅動。其中最核心的三大變量是結構性通脹的黏性化、美元信用的結構性弱化以及全球資本流動的制度性分化。

首先,通脹不再是一個可以快速壓制的短期波動性問題,而是開始表現出更強的“黏性”特徵。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中,核心通脹水平始終維持在3%以上的高位,遠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中樞。造成這一現象的核心原因不在於簡單的貨幣擴張,而在於結構性的成本推動因素不斷固化並自我放大。能源價格雖已回落至相對穩定區間,但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帶來的資本開支劇增、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上游稀有金屬的漲價效應,以及製造業迴流造成的人力成本上升,都成為內生通脹的來源。而7月末,特朗普團隊再度確認將於8月1日起對來自中國、墨西哥、越南等國家的大宗工業品與科技產品全面恢復高額關稅,這一決定不僅預示著地緣博弈的延續,更意味著美國政府將通脹視為可接受的“戰略代價”。在此背景下,美國企業面臨的原材料與中間產品成本將持續上漲,推動消費終端價格出現第二輪擡升,形成“政策推動型成本通脹”格局。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過熱型通脹,而是政策主導的內嵌性通脹,其持續性和對資產定價的滲透將遠強於2022年。

其次,在通脹仍高企的背景下,美聯儲利率政策難以快速鬆動,聯邦基金利率在5%以上的高位已被市場預期至少將維持至2026年中旬。這對傳統股債市場形成“壓制式定價”:債市收益率結構倒掛,久期產品受損嚴重,股市則面臨估值模型上折現因子的持續擡高。與之相對,加密資產,尤其是比特幣與以太坊,其估值邏輯更多基於“預期增長—稀缺性—共識錨”三者疊加模型,不受傳統利率工具直接約束,反而在高利率環境下因其稀缺與去中心化特徵獲得更多資金關注,呈現出“反貨幣週期”的定價行為。這一特性使得比特幣逐步從“高波動投機品”向“新興替代價值儲備資產”轉化。

<img src="https://upload.techflowpost....

查看原文
1.47萬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