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现在是把预言机这个将错就错了
明明没有预言任何东西
《预言机:如何把控链上 1300 亿美元的 Defi 命脉?》
截至 2025 年 7 月,整个 DeFi 生态的总锁仓价值(TVL)约为1370亿美元。这些资金不是凭空运转的,它们背后依赖着一个极其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基础设施:预言机(Oracle)。
其中, Chainlink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根据DefiLlama的数据显示,仅它一家预言机提供商目前所支撑的链上资产总价值(TVS, Total Value Secured)已经超过510亿美元。
换句话说,全网接近半数的 DeFi 资产,都依赖于 Chainlink 喂价才能正常运行。这也意味着:
如果 Chainlink 出现重大故障或遭遇攻击,这510亿美元的链上资产,可能会陷入「盲运行」状态——定价失真、清算错误、借贷错配,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预言机,DeFi 的隐形命脉。它不预测未来,也不解读走势——它只做一件事:把链下的现实告诉链上。
本文将会为你拆解这个链上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到底怎么工作的?它对 DeFi 协议有多重要?它又如何决定你资产的命运?
「预言机不是算命的,它是链上的定价广播站」
假设Alice和Bob在链上预测市场 Polymarket 同时就美联储在2025年7月份利率决策下注, Alice 下注 $100 认为会维持不变,Bob 下注 $150 认为会降 25 个基点。
实现这次赌注的过程非常简单: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现实中的实际结果,假设结果是利率不变,之后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机制」把结果传递给链上的智能合约,再由智能合约根据被告知的结果执行对应逻辑,使得 Alice 获利。
下图是 Polymarket 上对应市场的描述:
我们可以得知赌注的结果会根据美联储官网公布的结果为准,并在结果确定之后将结果及时「解析上链」,描述中的「Resolve」就是我们所说的「某种机制」。
这种机制指的就是预言机。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把预言机的运行解构成几个部分:
> 数据采集:预言机运作的第一步,就是从链下世界采集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传统金融市场数据、天气数据、赛事结果....
> 数据聚合:就如同做科研,获取的数据一般不会拿来直接使用,而是要做很多清洗处理。预言机也是如此,我们不会直接使用单一的信息源。例如,DeFi中我们经常会需要CEX的资产价格来作为参考,但预言机一般会综合多家主流CEX的资产价格,同时进行异常数据的监控剔除,再由预言机选中的多个信任方同时认为价格是可靠的,才可以拿去后续使用。
> 数据上链:聚合后的数据,会以交易的形式写入区块链,供合约读取。
> 数据使用:数据上链之后,任何合约都可以去调用预言机的接口获取想要的数据信息。
「DeFi协议都是价格瞎子,预言机是他们的眼睛」
理解预言机的机制之后,我们更需要知道它究竟在 DeFi 世界中扮演什么角色。别忘了,链上的合约是彻头彻尾的「局域网生物」——它们看不见币价涨跌,感知不到现实事件,哪怕 ETH 从 $3000 跌到 $1,它们也一无所知。
这就意味着:无论你是在借贷、交易,还是铸造稳定币、购买衍生品,只要你的操作依赖于「外部价格」或「外部数据」,预言机就在台前或幕后,主导着合约的决策依据。所以本节我们将分享一下预言机如何控制着你在DeFi协议中的一举一动的。
场景一:借贷中的多种运用
在借贷协议中,预言机既是放贷员的评估系统,也是清算机器的触发器。它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比如:
> 你可以借多少钱:在借贷协议中,你并不是「想借多少借多少」。协议必须知道你抵押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个价值获取就来自预言机。你抵押的是 wETH 也好,wBTC 也好,预言机会提供最新市场价格,协议根据设定的抵押率(LTV)计算你最多可借出多少资产。
> 你是不是欠太多了:借出去之后不代表高枕无忧,因为链上协议会根据预言机不断更新的价格,动态计算你的当前负债是否超标。抵押率下降,是不是欠太多了,就靠预言机来判断。
> 你会不会被强制还钱:真正让你「爆仓」的,不是市场价格本身,而是预言机更新的那一刻。当它把最新价格喂到链上,且协议系统发现你已经低于清算门槛,协议就会执行清算。
场景二:稳定币的铸造与抵押判断
稳定币协议的核心机制是「抵押 → 铸币 → 赎回」。在这个闭环中,系统必须不断知道抵押资产(如 ETH)的当前市场价格,才能判断用户是否具备铸币资格、是否触发赎回条件。这些关键的价格信息,都来自于与预言机的交互。
以Ethena的USDe为例,在这样Delta-Neutral稳定币的设计里,预言机会通过抵押资产(比如ETH)的价格,来计算:
> 用户可铸造的USDe的数量
> 执行赎回时的结算
> 管理Delta-Neutral仓位的数据以保证稳定锚定
场景三:链上永续合约的收益结算
永续合约是一种没有到期期限的合约产品,它的价格需要持续贴合现货价格。而目前绝大多数资产的定价权都掌握在CEX手中,所以在设计链上永续合约交易所时,需要借助预言机来获取可靠的现货价格,同时获取的价格可能会被当作以下几个用途:
> 决定开仓/平仓价格
> 计算资金费率
> 计算PnL
> 仓位的清算
需要注意的是各家链上永续合约交易所对于预言机的选择和使用方式非常多样,接下来以目前的当红炸子鸡「HyperLiquid」为例,下图是其UI的显示界面,我们可以看到BTC-USD的永续合约存在两个价格:「标记价格」和「预言机价格」。
在官方文档中有做出解释:
通俗的来讲,「预言机价格」就是将所有主流交易所的现货价格(包括HyperLiquid的现货价格)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的。这个价格只用作资金费率的计算。
而「标记价格」对「预言机价格」进行了再加工。它是「预言机价格」、「HyperLiquid上的交易价格」以及各CEX的价格的平均值。这个价格相比单一的「预言机价格」更加稳健,所以它被用作保证金计算、清算、PnL结算、以及TP/SL触发的处理。
「预言机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在 DeFi 中,预言机是协议的「眼睛」,借贷、清算、定价等核心操作都依赖它的价格输入。尤其在借贷场景中,预言机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利率飙升、仓位爆仓、资产清零。
如今,越来越多用户喜欢用借贷协议玩稳定币挖矿,甚至循环加杠杆,博取激励提升收益。但问题来了:很多人会用「两种价格几乎相同」的资产互相抵押借贷,比如用 USDe 抵押借 USDC、用 wstETH 抵押借 wETH。大家觉得这对资产本质上是「稳定配对」的,不可能出问题——因为不就是包装形式不一样吗?实际上你可能遇到两种情况:
情况一:「稳定币一点也不稳定」
你用来抵押的稳定币可能因为流动性、赎回机制、协议被盗等各种因素导致脱锚。当预言机接收到场外的「脱锚」信号,就会告诉协议:「用户抵押物的价值在不断减少」。随着脱锚程度不断扩大,用户的借贷仓位就会因为抵押物贬值导致的LTV不断上升,最终被协议清算。
情况二:「稳定币太稳定了」
一些协议会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减小开销等原因默认一些稳定币永远不会脱锚,看似为用户保驾护航,实际上对于用户来说仍然危机四伏。稳定币发行商Usual就为大家上了一课。
在借贷协议Morpho中,有一种设定是「无论协议外发生什么,Usual发行的USD0++作为抵押物,与借款资产USDC之间永远当作1:1的价值比」。这会给用户一种错觉:就算USD0++在Morpho协议之外跌到0,用户的借贷仓位也不会因为抵押物贬值而被清算。
而实际上,一旦脱锚,而协议却仍然「当作没事」地维持 1:1 锚定关系,就会导致:
> 借款方流动性退出大量流动性;
> 流动性使用率快速上升,导致利率也随之飙升;
> 大量待还利息不断积累,LTV水平不断提高;
> 不归还贷款就会面临被清算的风险。
除了机制设计和使用上的风险,预言机还是遭受黑客攻击的「常客」。比如 2025年初,去中心化交易所KiloEx就因预言机权限被黑客控制,导致代币价格被随意篡改,最终造成 750 万美元的损失。
「结尾」
预言机不是 DeFi 的主角,却是决定故事结局的关键角色。搞懂它的机制、明白它的局限,才能在清算来临前提前应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知识科普和教育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财务建议;DeFi协议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且数字资产价格和收益率存在较大波动,参与数字资产投资和DeFi协议可能会导致丢失全部投资金额;请读者在参与任何DeFi协议前,自行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做好风险评估与尽职调查,谨慎决策。




2.14万
2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