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ish 申請 IPO :一文解讀這家 “隱祕交易所” 的資本重啟之路

Bullish 申請 IPO :一文解讀這家 “隱祕交易所” 的資本重啟之路

作者: Louis ChainCatcher

編輯:加密羅小黑,ChainCatcher

2024611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加密交易平臺 Bullish 已秘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 三年前,Bullish曾計劃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與Far Peak 合併上市,最終因市場變化擱淺。 而如今它改以傳統路徑再次叩響資本市場的大門。

作為由EOS母公司 Block.one 孵化的平臺,Bullish擁有獨特資本背景,也被視為Web3早期資本轉型一次重要實驗。 此次IPO申請消息發佈之際,正值比特幣價格突破11萬美元,同時Circle上市不到一周。 在行業氛圍高漲,多重因素疊加之下,這家低調已久的交易所再度站上了聚光燈下。

本文將帶領讀者從資金來源、創立動機與發展路徑等角度出發,梳理這家平臺的發展脈絡,並探討Bullish在當前行業環境下重新上市背後的深層動因。

IC0到重啟上市,復盤Bullish來時路

RootData數據顯示,Bullish 是由EOS 項目背後軟體開發公司 Block.one,於2021年發起的一家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 在成立短時內便獲得超過 100 億美元現金和數位資產支援,其中包括 Block.one 首輪注資的 164,000 枚比特幣,1 億美元現金和 2,000 萬枚 EOS 代幣。

其資金源自 2018 EOS 專案進行的歷史性 IC0,累計募資超 40 億美元。 然而,由於治理混亂與進展緩慢,EOS 基金會長期被質疑未能兌現承諾,最終遭到 SEC 處罰。 Bullish 的創建被視為 Block.one 合規交易所方向轉型的重要嘗試,也是公司企圖在負面聲譽中重建市場信任的努力方向。

20217月,Bullish成立僅兩個月,便宣佈擬通過與SPAC公司 Far Peak Acquisition Corp. 合併實現上市。 該交易因估值高達90億美元而引發市場關注,同時計劃通過PIPE融資募集約9億美元,獲得包括貝萊德(BlackRock)、Galaxy Digital等知名機構的支援。

然而,隨著SPAC熱潮退潮、加密行業監管收緊及巨集觀經濟壓力上升,交易推進受阻。 20221222日,雙方宣佈“互相同意終止合併協定”,Far Peak隨後進入清算程式。 這一挫折也標誌著繼Block.one2018IC0后的又一次資本嘗試受阻。 對Bullish而言,不僅高估值融資落空,也暴露出其在用戶基礎與合規適應之間的結構性難題,並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沉寂近3年後,Bullish為何重啟IPO

1、政策環境改善: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美國加密市場的監管環境顯著轉向寬鬆。 20251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成立了加密貨幣工作組(Crypto Task Force),標誌著監管態度的積極轉變。 與此同時,SEC暫停或撤銷了多項針對加密企業的執法行動。 隨著穩定幣法案和戰略儲備相關立法逐步推進,像Bullish這類合規路徑明確的平臺也獲得了更多發展的空間與擴張信心,為加密市場帶來一場“雨過天晴”。

2、市場有熱度,獲主流資金關注:

Renaissance Capital數據顯示,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53家公司完成IPO,累計募資約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截至2025521日,比特幣ETF單日凈流入達到6.07億美元,顯示出市場對該類產品的強勁興趣 。 JPMorgan,Fidelity,花旗等傳統金融機構與多行業紛紛佈局,高盛也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其比特幣 ETF 儲備增加到 15 億美元以上,這讓加密資產再度成為資本焦點。 在此背景下,Bullish選擇 「低調試水」 ,踩中了市場回暖的節奏,也自然獲得了流動性與關注度構成的優質土壤。

3、同業示範效應:

202565日,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成功登陸紐交所,首日股價大漲168%,市值突破183億美元,驗證了加密企業在當前環境下具備上市可行性,並激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緊隨其後,加密交易所 Gemini 66日提交IPO申請,為同類平臺提供了現實參考。 對於Bullish而言,不僅有先例可循,也有同行領路。

更多IPO相關內容閱讀:美國加密企業進入狂飆時代:併購、IPO 和代幣化熱潮 Amber 登陸納斯達克,超 10 家排隊上市,加密“IPO”元年開啟

4、自身資本基礎紮實:

除了母公司 Block.one 本身雄厚的資本實力,早在2021年,Bullish便通過私募股權融資(PIPE)獲得了包括貝萊德(BlackRock)、Cryptology Asset Group Galaxy Digital 在內的多家知名投資機構支援,為其後續重啟IPO提供了堅實的資本保障。 在合規層面,Bullish已取得直布羅陀和香港等地的運營牌照,並實施客戶資產隔離機制與由德勤進行的定期審計,在全球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構建出一套較為穩固的合規基礎。

其主要投資人之一、億萬富翁彼得·泰爾(Peter Thiel)亦曾公開表示,始終將 Bullish 視為加密貨幣革命的重要一環。

在“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背景下,Bullish選擇再次啟程:市場回暖、監管鬆動,有前路示範者,更有自身深厚基礎支撐。 這次重啟IPO,不只是一次資本動作,更像是其在經歷三年沉寂后,對加密版圖再度擴張的一次大胆嘗試。

Bullish究竟是否經得起市場與時間的檢驗?

儘管Bullish在資本結構與合規框架上擁有不俗的起跑優勢,但過去幾年,其在市場上的實際表現卻始終達不到投資者預期。 與CoinbaseBinance這些加密巨頭相比,Bullish品牌認知度有限,在Coin telegraph主流加密交易所排行榜中,Bullish 從未出現在各類最受信任流量領先榜單中,反映出其尚未進入行業權威評價體系的核心範疇。

其官網產品介紹僅涵蓋現貨交易、自動做市機制(AMM)、保證金與合約撮合等基礎功能,未見NFT、代幣質押等更貼近零售市場的創新模組,衍生品服務也僅限特定地區的合格專業投資者使用。 同時,Bullish至今未能與鏈上生態中的熱門敘事建立起實質性聯動,這無疑為其自身增長設下了一道“隔離牆”。

根據CoinGeckoBullish官網數據,截至2024年底,平臺日均交易量約為16億美元,而同期幣安與Coinbase的日均交易量分別為約200億美元與22億美元,差距明顯。

而上市之後,Bullish也將面臨財務透明度提升與市場質疑加劇的雙重壓力。 若無法講好增長故事、驗證盈利路徑,這家「資本紮實」的平臺可能難以維持估值期待。 在當下仍審慎對待加密資產的機構投資者眼中,IPO只是一次入場許可,而非成功保障。

結語

BullishIPO不僅是一個資本事件,也是一種行業信號——曾被質疑的IC0專案正在嘗試以合規姿態回歸主流市場。 在監管趨嚴與市場逐步回暖的交匯點上,Bullish所選擇的路徑具備實驗性與象徵性。 而放眼整個行業,從CircleGemini,一波加密公司正陸續叩響資本市場之門,形成新一輪上市潮。 但要真正獲得市場認可,Bullish必須在實際運營中展示增長能力與使用者吸引力。 對於這家曾經的資金容器來說,上市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查看原文
1.15萬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