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層身份危機:為什麼 L2 增長實際上證明了以太坊的價值
以太坊面臨敘事挑戰。隨著第 2 層活動的增長,人們認為以太坊區塊鏈正在成為隱形基礎設施。當東西壞了時,基礎層會受到指責,但在工作時卻被遺忘了。
以太坊基金會的 Project Mirror 報告指出了這種「基礎層身分危機」,該報告研究了不同受眾如何看待以太坊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的價值和角色。
0/ 今年早些時候,EF 委託了 Project Mirror:深入探討對以太坊的看法。
— 以太坊基金會 (@ethereumfndn) 2025 年 9 月 29 日
目標是了解不同受眾如何看待以太坊,確定挑戰和優勢,並將其反映回生態系統,以便我們能夠從中學習。
當 L2 費用飆升或橋接器出現故障時,用戶通常會指責以太坊。當 L2 成功時,信用通常會流向 L2 的品牌,而不是以太坊。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L2 正在耗盡以太坊的相關性。
但 L2 從根本上依賴於以太坊的功能。技術架構健全——L2 依賴以太坊來確保安全性、數據可用性和結算。L2 增長產生的費用流向以太坊驗證者並銷毀 ETH 供應。這些機制加強了基礎層。
然而,存在認知差距。儘管以太坊具有技術基礎,並且透過穩定幣、DeFi 和結算基礎設施提供了價值,但許多觀察家質疑 L2 成長是否真的有利於以太坊。當像 Base 這樣的 L2 顯示出顯著的 TVL 增長時,對於不經意的觀察者來說,與以太坊基礎層的聯繫並不立即顯而易見。
這種脫節的存在是因為價值累積是在無形中發生的。燃燒的費用和驗證者收入並不能產生明顯的可見性。L2 的成功可能與以太坊的成功是分開的。如果沒有更深入的理解,技術相依性就不直觀。市場是由情緒和情緒驅動的,並不總是由技術基本面驅動。
本文探討了以太坊基礎層提供的技術架構如何實現 L2 增長,以及為什麼讓這些看不見的價值流可見對以太坊的未來很重要。
技術現實與心理感知
心理感知是 L2 正在從以太坊中吸走價值。ETH 的價格保持平穩,而 L2 代幣則上漲。活動正在離開基礎層。以太坊正在被掏空。
技術現實是,如果沒有以太坊的基礎設施,L2 就無法運作。每筆 L2 交易最終都取決於 L1 的能力。該架構創建了與價值提取的感知相矛盾的基本依賴關係。
檢查架構相依性為瞭解機構部署提供了一個視角。貝萊德在以太坊網路上推出了其首個代幣化基金 BUIDL。Robinhood 在基於 Arbitrum 構建的第 2 層區塊鏈上推出了股票代幣化。德意志銀行發布了 DAMA 2 精簡報,概述了基於 ZK 堆疊的以太坊第 2 層資產代幣化和服務的機構藍圖。
下面描述的技術依賴關係解釋了這些系統如何在以太坊的基礎設施上運行。
透過共享基礎設施進行安全
L2 不維護自己的驗證器集或共識機制。相反,他們透過向基礎層發布加密承諾來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如果沒有以太坊 140+ 億美元的質押 ETH 和超過 1,000,000,000 名驗證者,L2 將需要引導自己的安全基礎設施。
這意味著將資本分散在多個安全預算中。這將創建額外的攻擊媒介。這將降低機構採用所需的可信度。當 Base 處理交易時,以太坊的驗證者提供最終的安全保障。
考慮一下 Celo 向以太坊作為 L2 的過渡。該網絡選擇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而不是維護自己的共識層。這項決定反映了獨立複製以太坊的經濟安全水準是多麼具有挑戰性和成本。
數據可用性作為基礎
每個 L2 交易都會將數據發佈回以太坊的 blob 空間。此功能在 EIP-4844 中引入,並在 EIP-7691 中擴展。這不是一種方便。這是基本架構。
如果沒有以太坊的數據可用性層,如果 L2 發生故障,用戶就無法證明他們的資產。實現廉價 L2 交易的技術改進是以太坊協議升級。L2 熱潮的發生只是因為以太坊為其構建了基礎設施。
L2 受益於以太坊多年的研發零知識證明。資料可用性取樣。無狀態用戶端。他們無需資助自己的研究團隊或協調網絡升級即可獲得這一點。以太坊提供了使 L2 創新成為可能的技術基礎。
退出保證,因為安全網
L2 在鏈下運行,以提高速度和成本效率。但用戶保留隨時退出以太坊 L1 的能力。這種退出機制是 L2 安全的基礎。
如果 L2 運營商審查交易或停止運行,用戶可以直接向以太坊 L1 提交提款。L1 智能合約使用加密證明驗證用戶的所有權。然後,無論 L2 合作如何,資產都會在 L1 上釋放。
這種強制退出能力的存在是因為以太坊 L1 保持規範狀態。如果發生欺詐,樂觀匯總允許用戶在 L1 上證明他們的餘額。ZK rollup 使用 L1 以數學方式驗證的有效性證明。
如果沒有以太坊 L1 作為後盾,用戶將完全依賴 L2 運營商。退出保證將 L2 從可信任系統轉變為以太坊的無需信任的擴展。L1 提供了終極安全網,使 L2 實驗成為可能,而不會產生災難性的用戶風險。
L2 成長如何加強以太坊
隨著L2 活動的增加,多種技術和經濟機制加強了以太坊的基礎層。這些機制協同工作,增強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通過收費機制實現經濟安全
L2 支付費用將數據發佈到以太坊。這些費用以 ETH 計價。透過 EIP-1559,這些費用的一部分被銷毀,從而減少了 ETH 總供應量。剩餘費用將作為保護網路的獎勵支付給驗證者。
該機制創建了一個反饋循環。更多的 L2 活動會產生更多的數據發佈到以太坊。流向驗證者的更多費用增加了誠實保護網絡的經濟動機。更大的質押基地會使攻擊的執行成本更高。
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以太坊在過去 30 天內收取了 30,520,000 美元的費用。這筆收入支持驗證器網絡,該網絡為以太坊區塊鏈及其上構建的所有 L2 提供安全性。
透過共享安全性提高資本效率
:以太坊的架構允許多個 L2 共享相同的安全基礎設施。超過 140 億美元的質押 ETH 不僅保護了以太坊 L1,還同時保護了數百個 L2。這創造了單個鏈無法複製的資本效率。
像EigenLayer 這樣的項目通過再質押擴展了這種模式。為保護以太坊而質押的相同 ETH 可以同時保護其他協議。這種共享安全模型意味著資本可以完成多項工作,而不是閒置或分散在單獨的驗證器集中。
透過模組化多樣性實現技術彈性
:以太坊的模組化設計將各層的問題分開。基礎層著重於安全性和資料可用性。L2 處理執行和實驗。
不同的 L2 方法在此模型中共存。Arbitrum 和 Optimism 等 Optimistic rollup 使用欺詐證明。zkSync 和 Starknet 等 ZK rollup 使用有效性證明。一些 L2 嘗試替代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
這種多樣性創造了系統彈性。如果一種方法遇到問題,其他方法會繼續運作。L2 可以測試新功能和優化,而無需更改以太坊的基礎層。L1 保持穩定性,而創新發生在執行層。
這種分離使得以太坊能夠在其核心協議中保持保守,同時實現上層的快速迭代。其結果是一個平衡安全與創新的系統。
縮小現實與感知之間的差距
基礎層身份危機是關於可見性,而不是功能。L2 需要以太坊來確保安全性、資料可用性、退出選項和結算。這些需求是技術事實,而不是意見。
當 Base 每天處理數百萬筆交易時,以太坊的 140+ 億美元質押資本可以保護它們。當用戶在 L2 之間移動資產時,以太坊會結算狀態。當 L2 需要證明其資料可用時,以太坊提供了基礎。該系統完全按照設計工作。
但從 L2 流回以太坊的價值仍然隱藏在區塊瀏覽器和技術文檔中。Base 每天向以太坊驗證者支付約 6,400 美元,每年約為 2,300,000 美元。這聽起來可能不起眼,但它購買了安全基礎設施的訪問權限,而獨立複製將花費數十億美元。Base 向以太坊支付的每一美元都會獲得超過 60,000 美元的證券價值。

要使價值可見,需要更好的儀表板、更清晰的標籤,以及實時顯示 L2 到 L1 連接的工具。無論人們是否看到它們,技術鏈接都存在。挑戰是在其他故事出現之前讓感知與現實相匹配。
但僅靠可見性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L2 代幣的推出確實捕獲了原本可能流向 ETH 的價值。流動性碎片化會產生真正的用戶體驗摩擦。生態系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強調共生關係。
以太坊的長期論點依賴於 L2 的擴展來服務數百萬用戶,同時加強而不是削弱基礎層。技術架構支持這一願景。每個成功的 L2 都驗證了以太坊的模塊化設計。L2 上的每一次機構部署都證實了以太坊的安全性和結算保證值得建立。
問題不在於技術連結是否存在——它們確實存在,而且它們不會消失。問題是,在另類敘事在公眾意識中鞏固之前,生態系統是否能夠使這些聯繫變得可見和直觀。
感知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它需要與以太坊技術架構相同的有意設計思維。構建工具。講故事。讓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見。基本面是健全的。現在是時候確保敘述趕上現實了。
在其他地方:



播客
趨勢、代幣化和國債:卡爾達諾的 Frederik Gregaard 談論企業採用
在Token2049 的城裡,卡爾達諾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格雷加德 (Fredrick Gregaard) 與主持人柴山隆俊一起在演播室討論了加密貨幣領域的演變,強調了卡爾達諾如何成熟為去中心化的關鍵基礎設施層,旨在支持簡單價值轉移之外的廣泛應用。

我們是即將舉行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的媒體合作夥伴!使用此促銷代碼 SFFSMPBH 可在此連結享受所有代表通行證 20% 的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