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蜂擁買入加密資產的潛在風險
這幾個月以來,加密資產的普漲除了和美國政府接二連三地出臺利好加密資產和加密生態的政策有關之外,還和上市公司一窩蜂地購買加密資產有關。
前者是利好這個生態的長期因素,而後者則是推高幣價的直接推手。這兩者中我對後者總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因為它不僅不利於投資者在低位買入,而且很容易在短期內累積泡沫、聚集風險。
上市公司一窩蜂地買入加密資產最先是從比特幣開始的。以微策略為首,迅速擴散到其他上市公司。
而後,這股風潮擴散到了以太坊。首先是以太坊聯創以上市公司的名義募資購買以太坊,然後又有Tom Lee為代表的華爾街公司加入購買的行列,並吸引新公司源源不斷地加入“戰局”。
就在上市公司開始購買以太坊的同時,Animoca Brands的創始人開始在推特上發信息,暗示會不會有公司模仿前兩者以無聊猿的ApeCoin為目標進行類似的操作。不久就有消息傳出胖企鵝的代幣PENGU開始被大量收購。
前面這些操作還只是針對代幣,但從上週末開始已經有資金把目標對準了經典的NFT:週末有大資金一口氣花1300萬美元批量買入了加密朋克,另有資金批量買入了經典的NFT藝術品Squiggles。
而到了這周,Gamesquare則公開宣佈將成立國庫資金購買NFT,首期資金量為1000萬美元,期待6% - 10%的回報率。
我看這些操作著重看的是他們到底是長期操作還是短期跟風。如果要是長期操作那肯定對生態和資產的發展是有長期好處的,至少能給資產構築比較牢固的價格基礎。但如果是短期跟風,那他們這樣的蜂擁操作就會加大資產的波動,在未來某個時點給市場帶來較大的混亂。
在這些公司中,微策略是我們很熟悉的公司了,這個老兵已經經歷了若干比特幣的週期,即便在熊市底部都對比特幣不離不棄。Michael Saylor還說他沒有子女,他未來準備學中本聰永遠封禁他持有的比特幣。這是個很堅實穩固的基本盤。
以太坊聯創的這個操作是新舉動,未來如何還要看這個公司在熊市中的表現如何,不過至少從他目前的發言來看,我傾向相信他的舉動是戰略持有以太坊,是從長線考慮,而不是短期操作。
Tom Lee的操作從他目前的發言來看,我比較認同他的一些基本觀點,但也看得出他身上帶有很明顯的那種華爾街我不喜歡的風格。
所以在購買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公司中,我姑且只認為上述三個公司的操作是基於自己對生態的理解,對其他的公司我認為他們很可能都是在跟風。他們看到這種向空殼公司注入加密資產的方式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拉高垃圾股的股價,於是一窩蜂模仿。
至於對NFT的批量購買則更複雜。
NFT的缺點是在流動性方面遠不如代幣;優點是一旦氛圍上來後,它們的價格漲幅很可能遠高於一般代幣。
所以這種資產比較合適的方法是不動聲色、慢慢買入、長期持有,然後才可能有豐厚的獲利。現在這種高調宣傳、高調行動的方式似乎不像是要長期持有的態度。
如果我們拋開資金購買的舉動,單看這些資產的基本面,我覺得它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根本的變化,或者至少現在沒有。
比特幣不需要基本面的變化,所以無所謂。
但以太坊是需要基本面的變化、尤其是應用場景的爆發才能支撐幣價持續上漲的。但目前看來,不管是穩定幣還是RWA還是AI + Crypto,儘管可能有某些小應用兩點,但在整個生態層面上,我沒有看到什麼系統性、規模性的爆發,目前主要還是在炒作預期。
NFT裡,加密朋克和NFT藝術品類似比特幣,不需要基本面變化;但胖企鵝、無聊猿這類則不同,它們是需要基本面變化,需要應用場景爆發的。而目前,也看不到它們應用場景的爆發。
所以總的來看,這輪公司蜂擁買入加密資產,無論是代幣還是NFT,我覺得不少操作都是在累積風險。短期看幣價高漲,皆大歡喜,但如果基本面、應用場景沒有爆發,未來某一天一旦預期炒作無法兌現、無法維繫,那時幣價的崩塌恐怕也會像現在幣價大漲時轟轟烈烈那樣變成悽悽慘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