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上同意這個觀點。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Celestia 進行數據可用性(即帶寬)並不意味著他們必須押注於 TIA,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帶來顯著的成本節約和互操作性好處。
就像使用 AWS 或 Azure 並不意味著他們必須押注於 AMZN 或 MSFT 一樣。
目前企業推動獨立鏈的趨勢並不意味著 Rollups 不是最終目標,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前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好。
例如,在以太坊的案例中:數據可用性並沒有以足夠快的速度擴展以滿足他們的雄心(而且由於技術挑戰和未解的問題,這裡存在平台風險),慢最終性是一個問題,最大化對齊遊戲(例如,規範橋接 = Rollup)充其量是一個分心(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會妨礙構建優秀產品),所有 Rollups(除了 Facet)都可以由管理員升級……我可以繼續說下去。
事實上,我認為我們所建立的基礎設施在很大程度上與實際需要的東西是正交的。
順便提一下,AWS 大部分收入來自於長尾企業,擁有正確基礎設施的互操作網絡效應可能會對基礎層產生顛覆性影響。
但我們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不過好消息是,我認為我們很快就會看到 Celestia 雲計算理論是否在方向上是正確的(即接下來的 3 - 12 個月)。
進一步闡述一下,我認為 Celestia 的成功與其能夠讓路並允許其他人創造和捕獲價值的能力密切相關——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它的存在。它應該僅僅存在於為企業及其用戶提供更好的鏈上產品體驗(高性能 + 用戶可驗證性——如果需要的話)。
這裡的主張是,你可以在用戶所在的地方發行和結算,同時節省成本。沒有對齊遊戲需要應對。你可以專注於在一個儘可能簡單的基礎上構建一個 10 倍更好的產品。
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在 AWS / 雲計算的早期,華爾街的共識是這是一項瘋狂的賭注。即使是像拉里·埃里森這樣的業內人士也無法理解這一點。


這不是一次性的。這是一個真實企業構建自己L1區塊鏈的巨大趨勢的開始。我們正在與許多其他公司(包括一些大型財富500強公司)進行談判,他們正在考慮推出自己的L1。
幾年前,企業區塊鏈失敗了,並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個禁忌。那麼為什麼現在?為什麼成熟的企業開始再次構建區塊鏈?
而且他們為什麼要構建L1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
企業區塊鏈回歸的兩個主要原因:
1/ 穩定幣正在成熟:我們接觸的財務團隊不再害怕或對穩定幣感到陌生。多虧了Circle的首次公開募股和即將到來的監管,他們將穩定幣視為一種強大且安全的技術,可以幫助他們降低成本、簡化操作,並在現金儲備或客戶存款上賺取更多收益。大多數大公司正在建立基礎設施來持有和轉移穩定幣。美國、日本和許多其他國家正在推進穩定幣監管,局勢正在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
2/ 付款,而不是來源:在之前的企業區塊鏈炒作浪潮中,大多數用例都圍繞來源(即跟蹤某些多公司流程的起源和生命周期,例如在供應鏈中跟蹤原材料或跟蹤捐贈資本的使用)。這始終是一個奇怪的用例,技術上可以用數據庫完成。問題在於信任。
現在,我們正在與之交談的公司幾乎無論在哪個行業,都將付款視為他們的第一個用例。大多數B2B和B2C支付提供商和網絡向商家和企業收取高額利潤,結算需要幾天,並且存在真實的結算風險。一旦跨境或需要處理外匯,這些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因此,對於跨國公司(尤其是像Airbnb這樣的市場),內部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解決方案可能會帶來數十億的節省,並為客戶、員工和臨時工提供更好的體驗。
那麼,為什麼他們要構建L1,而不是L2或合約?
1/ L1經過實戰檢驗,技術決策者熟悉:作為技術平台,L1在10多年發展後被很好地理解和熟悉。以太坊、比特幣、Solana、Sui、Aptos——每個不在行業內的人都知道的區塊鏈都是L1(也許基礎是個例外)。Cosmos技術本身支持200多個鏈和700億美元的資產,幾乎涵蓋所有垂直領域,而Hyperliquid是去年最大的突破,鞏固了這一點。(加上最成功的企業區塊鏈如Canton都是L1)。
L2令人興奮,但與之相比仍然處於初期階段,且理解不夠。(試著向消費市場業務的CTO解釋階段1和階段2的rollup之間的區別,或者什麼是驗證橋)。運營成熟企業的決策者通常不想在新興平台上冒險。他們已經在進入加密貨幣時承擔了足夠大的風險,因此他們需要以最易於其利益相關者理解的方式進行。
2/ 最小化平台風險:這些公司大多數不想押注於ETH、SOL或TIA或其他任何東西。他們只想押注於自己。構建L1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請記住,大公司通常使用多個雲提供商來避免來自AWS或Microsoft的平台風險。而且你可以肯定,他們將以太坊或Solana視為比這些合作夥伴更具風險。
3/ 控制和連接性:開放、透明的L1為這些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控制(以便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平台)和連接性(以便他們可以隨著更廣泛的加密企業生態系統的發展而連接和互操作)。L2與其他鏈(如Solana)之間的互操作性依賴於第三方,並且由於欺詐/Zk證明窗口和以太坊的慢最終性,常常面臨最終性問題。L1沒有這個問題。結算瞬時且確定性,因此互操作性可以以相同的方式運行。當結合能夠擁有自己的圍牆花園,在其中實施任何必要的KYC/AML和特定應用邏輯時,這就是一個殺手級特性。
對區塊鏈互聯網的下一波浪潮感到非常興奮。
7,785
41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