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分享一個小小的星期天見解,我保證沒有任何加密研究公司、加密播客、加密風投、或加密社交媒體的兄弟曾經指出過:
鏈上資產的總鎖倉價值(TVL)與該鏈的燃氣代幣的價值增長並不成比例。
舉個例子:
拿10億穩定幣/代幣化的實體資產/以太幣/隨便什麼,放進Aave一年,賺取5000萬美元的收益,然後提取3美元的以太幣燃氣費。
TVL:100億美元
收益:5000萬美元
對以太幣的價值增長:3美元
但相對而言,Chainlink在借貸協議上的總鎖倉價值(TVS)*是*對Chainlink及該借貸協議的價值增長,與該TVS成比例:
在Aave中的TVS越多(由Chainlink保障)-> 更大額度的貸款 -> 更大額度的清算 -> 更大額度的利潤空間,讓搜尋者能夠清算這些貸款 -> 搜尋者將支付給Chainlink的更大額度出價,以購買清算的權利。
搜尋者支付的金額將由Chainlink和Aave分配。
因此,Chainlink的智能價值回收(SVR,OEV解決方案)是如何直接將Chainlink的價格預測所保障的TVS變現。
TVS越大 -> 對Chainlink和消耗其預測的借貸協議的價值增長越多。
在這個附加的例子中(一筆280萬美元的貸款被清算,搜尋者支付了10萬美元給Chainlink以獲得清算的權利,然後這筆錢在Aave和Chainlink之間分配。
值得深思。
@IrfanMussa1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在 Chainlink 建立這個之前,這個價值是流向以太坊驗證者的,並且是 ETH 的質押收益。所以,以太坊當時是 "好生意",現在就不是了嗎?
>$ETH 是 web3 經濟的貨幣
不,它不是。
A) 它是一種燃料代幣,用於支付以太坊區塊空間的寫入訪問。
B) 當被質押時,它是對以太坊現金流的索賠。
1. 人們實際上更喜歡並使用穩定幣作為貨幣,而不是波動的加密代幣。如果你查看我附上的關於實際使用代幣作為貨幣的人們的線程(驚訝!他們是穩定幣),你會看到沒有人用任何波動的加密原生代幣來模仿他們。
2. 抽象工具/層允許任何鏈上成本的計算以任何形式的價值支付。因此,沒有任何代幣比其他代幣更“像貨幣”。你鏈上錢包中的每個代幣都是“web3 經濟的貨幣”。
3. 數萬億美元的現實資產將被代幣化,而其中沒有一個會以任何其他主導法定貨幣以外的貨幣計算。沒有一個會以 ETH 或任何其他加密代幣計算。
@DaoChemist
@DaoChemist 甚至 Circle 也同意。
Circle Paymaster now supports EOAs and is expanding to 7 blockchains!
Paymaster is the official solution for paying gas fees in @USDC,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manage native tokens.
Now EOA wallets can enjoy streamlined onchain transactions.
What's New:
✅ EOA Support: Now compatible with EIP-7702, allowing externally owned accounts to pay gas in USDC
✅ Chain Expansion: Expanding to @avax, @ethereum, @Optimism, @0xPolygon, and @unichain in addition to @arbitrum and @base
Learn more:
完全不是。比特幣網絡的流動性超過任何其他鏈,但交易池卻空空如也。
一年內不移動的BTC = BTC礦工的手續費為$0
每年存入Aave的十億美元資本,偶爾提取收益 = ETH驗證者的收益為$10
看看圖表,儘管以太坊的TVL在上升:
That’s the tragedy of ETH: @ethereum's revenue relative to its fully diluted valuation (FDV) has been on a steady decline since early 2022, and it just fell back to 2021 levels.
At its peak, ETH’s revenue/FDV ratio was 1.21 -meaning it was generating $1.21 in annualized revenue for every $1 of fully diluted market cap. Pretty good. Last month, that ratio dropped to just 0.02. In other words, for every $1 of potential market cap today, Ethereum produces only 2 cents in annualized revenue.
Yes, L2 scaling has pushed activity off mainnet and reduced direct fee revenue. But even so, that alone can’t justify such a drastic drop in this ratio.
Data via @tokenterminal

@DeFi2099 @wmougayar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讓我們看看這張圖表,雖然以太坊的總鎖倉價值(TVL)已經上升。
That’s the tragedy of ETH: @ethereum's revenue relative to its fully diluted valuation (FDV) has been on a steady decline since early 2022, and it just fell back to 2021 levels.
At its peak, ETH’s revenue/FDV ratio was 1.21 -meaning it was generating $1.21 in annualized revenue for every $1 of fully diluted market cap. Pretty good. Last month, that ratio dropped to just 0.02. In other words, for every $1 of potential market cap today, Ethereum produces only 2 cents in annualized revenue.
Yes, L2 scaling has pushed activity off mainnet and reduced direct fee revenue. But even so, that alone can’t justify such a drastic drop in this ratio.
Data via @tokenterminal

該交易完全基於現實。
我實際上描述了從這種方式使用的 TVL 的規模中實際累積了多少。
我並沒有說它代表鏈上的所有活動形式。
以太坊的 TVL 圖表一直在上升。看看它的價值累積與市值的圖表。
L1 的價值累積因應用程序、錢包和 Chainlink 重新捕獲其訂單流的價值而變得微不足道。這是一個新的轉變。
That’s the tragedy of ETH: @ethereum's revenue relative to its fully diluted valuation (FDV) has been on a steady decline since early 2022, and it just fell back to 2021 levels.
At its peak, ETH’s revenue/FDV ratio was 1.21 -meaning it was generating $1.21 in annualized revenue for every $1 of fully diluted market cap. Pretty good. Last month, that ratio dropped to just 0.02. In other words, for every $1 of potential market cap today, Ethereum produces only 2 cents in annualized revenue.
Yes, L2 scaling has pushed activity off mainnet and reduced direct fee revenue. But even so, that alone can’t justify such a drastic drop in this ratio.
Data via @tokenterminal

@IrfanMussa1 @wmougayar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Oracle 競爭即將升溫。
只有在你的想法中。
你也不明白 Chainlink 不是你所使用的術語中的 "oracle"。
沒有其他協議是完整的基礎設施平台。
如果你繼續用70 IQ的爭論來混淆視聽,我會封鎖你。
沒有人說TVL沒有被發行。聲稱僅僅在鏈上發行並不等於代幣的價值累積,如果TVL是靜止的,正如我在Aave的例子中所展示的。我已經向你解釋了50次。你要麼有足夠的智商去理解,要麼就沒有。
資產發行者和銀行將在每一條合乎邏輯的鏈上部署他們的用例。將你的應用程序部署到所有鏈上的邊際成本將會越來越低。
你一直在說「機構不斷在以太坊上建設」,好像這是他們的一項重大投資和艱巨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在鏈上部署一個代幣合約根本不需要任何成本。他們會在那裡部署,也會在任何地方部署。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沒有任何下行風險。
你將會看到在所有機構想要參與的鏈上,原生的跨鏈工作流程部署。
@0xPeruzzi @IrfanMussa1 @wmougayar @dnrcsii @ChainLinkGod
未來工作流程的運作方式、建構方式以及它們將會做什麼,將與歷史上有很大的不同。
你可以現在就弄清楚這一點,或者稍後再弄清楚。至少試著閱讀這篇文章。
Chainlink 的論點今天與早期完全不同。
它是如何開始的:一個單一的數據預言機服務
它的發展方向:為整個應用程序提供的 Web3 雲端
Chainlink 起初很簡單,將現有數據提供到區塊鏈上。鏈上應用使用這些數據來做出決策,例如是否清算貸款或如何結算合約。
隨後,Chainlink 擴展到不同類型的計算(例如,隨機數生成、保管人自動化),然後推出了其跨鏈協議。然而,這些僅僅是出現的更大價值主張的基礎構件。
隨著 Chainlink 運行環境(CRE)的引入,Chainlink 準備成為開發者和機構構建鏈上應用並在其生命周期中為其提供動力的主要方式。
Chainlink 不再僅僅是一項服務或一組服務,而是支撐鏈上應用和用例的基礎。它類似於雲端,但去中心化且專為鏈上應用而設,為它們提供構建應用的開發框架、所需的關鍵服務以及在後端提供動力的計算。
但這為什麼重要?Chainlink 為什麼要這樣做?
區塊鏈的格局正在改變。你曾經使用單一區塊鏈作為你的雲環境。但現在有數百條鏈,你希望能夠跨鏈互動。隨著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的引入,交易也變得更加複雜。這是所有現有價值被代幣化的現象,這是目前鏈上存在的價值的 100 倍。因此,如果你想在這個行業長期成功,無論規模大小,你必須採用 RWA。
然而,RWA 的引入需要新的服務。它們需要像 DeFi 一樣的數據,但還需要更多類型的數據,例如儲備證明、淨資產價值等等。它們還需要內置於資產本身及其交易服務中的合規政策,這自然需要身份數據才能運作。此外,它們需要隱私功能、跨鏈連接性以及與舊系統的集成。
構建這樣的應用程序的最佳方式是通過一個鏈無關的單一平台,並且已經內置了所有關鍵服務。這就是 Chainlink。
Chainlink 是唯一一個一體化的平台,機構可以解決所有數據、跨鏈、合規/身份、隱私和舊系統集成的需求。而且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將這些服務組合成一個連續的工作流程(即一段代碼),Chainlink 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安全地端到端運行。
這個工作流程本質上是一個應用程序,可以在鏈和舊系統之間無縫互動,同時在其生命周期中利用關鍵服務。一旦你構建了這個工作流程,你可以輕鬆重用和修改它,以支持新客戶、新鏈、新舊系統、新預言機數據、新用例等,而無需重新編寫所有內容。這無疑是構建 DeFi 應用程序以及代幣化 RWA 應用程序的最有效和未來-proof 的方式,這是我們行業的未來。
這一價值主張使 Chainlink 成為鏈上應用的核心;遠不止於一項附加服務。市場尚未完全理解 Chainlink 的定位,但它會因為其產品提供、願景和歷史解決方案的交付記錄與行業的發展方向以及 TradFi 和 DeFi 在這個新的 RWA 範式中成功所需的完美契合而理解。

4.11萬
338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