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的下一個十年,融入、創新還是機會?」
週末有朋友後臺私信我說希望能夠看到週五圓桌討論回放,很開心有用戶認可我們的內容並從中受益!
Mercy這兩天整理了文字版,希望三位老師的觀點對於大家有所啟發👇🏻
▫️以太坊是永恆的機會,交易無需關注基本面?
▫️以太坊目前已脫離基本面,搖身一變巨型MEME?
▫️以太坊與比特幣類似,具備“無用之用”的價值存儲屬性,本輪有望破5000?
▫️從V神到基金會,以太坊缺乏強人領導和進攻基因?
【本期嘉賓】
老白 @Wuhuoqiu : 曾任ABCDE投研合夥人。2017年下半年首次接觸以太坊,並進行了首次鏈上交易。
元傑 @forgivenever : Conflux創始人之一,坊間稱為“招商主任”。與以太坊的緣分始於創業初期,曾用以太坊支付工資,見證了以太坊從被質疑到成為行業基石的過程。
百萬 @CycleStudies: 量化交易員,因經營農場被稱為“王老闆”。2013年接觸比特幣,後專注於量化交易,主要分享交易心得和倉位管理技巧。
這場討論,不僅有對以太坊技術發展和市場趨勢的真知灼見,更有老師們對於過去十年的精闢概括。
如果你對 #ETH 的未來走向、投資邏輯,以及如何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把握機會感到好奇——強烈推薦你認真閱讀閱讀!
1/

第一章:初識以太坊——緣起與觸達
Mercy: 百萬老師,可以簡單說一下您目前的倉位以及對於後市的觀點
百萬: 我目前的現貨總倉位約一千多萬,其中65%配置於比特幣和以太坊,其餘為山寨幣。
我對後市的觀點與我的交易邏輯和世界觀緊密相連。我的建倉位置是比特幣78000,以太坊1400至1500。在建倉前,我已在推特上預告,我的算法顯示這些位置是高概率的入場點。價格上漲後,我持續跟蹤,並在推特上實時更新止盈和加倉情況。
大家普遍關心比特幣是否會迎來牛市、以太坊能否創新高、是否會回到4000,以及山寨幣的機會。我想強調的是,我和我的團隊對市場最大的敬意在於,我們從不自認為能完全洞悉市場動向。我們無法預測今日漲跌,甚至今晚的波動,因為這部分往往受人性驅動。
我們的原則是:只在價格達到高概率位置時入場。我們通過主動止盈和被動止損來最大化收益。
從比特幣78000到以太坊1400、1500、1600的建倉,我一直持有倉位至今,從未預測行情,也從不關注所謂的利好消息,我們甚至不看基本面新聞,只關注數據。
我想對交易新手或希望在市場中獲利的朋友們說,務必轉變預測市場的觀念。否則,你將陷入痛苦的循環,感覺市場總是與你作對——你一入場就跌,一賣出就漲。
但如果你將思路轉變為“我不知道它具體會漲到哪裡、跌到哪裡,但當價格觸及我交易系統中的關鍵位置時,我便執行交易”,長期來看,資金曲線將穩步向上,交易過程也會變得異常輕鬆。
2/
第二章:ETH市場展望——輪動、機構與催化劑
Mercy: 最近ETH的價格顯著上漲,甚至有一段時間在比特幣下跌時逆勢上漲,讓很多“E衛兵”感覺終於站起來了。這是否預示著從BTC到ETH的資金輪動的早期階段?以及各位目前對於ETH的市場情緒是看漲還是持謹慎態度?
老白:我認為這並非資金輪動。本輪市場中,我並未觀察到或感知到所謂的輪動現象。
比特幣、以太坊、山寨幣和MEME幣已徹底分化為四大獨立板塊。早期市場僅有比特幣和以太坊主導的山寨幣兩大板塊,那時資金會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之間輪動,以太坊會帶動山寨幣上漲,最終以“動物園行情”結束。但當前市場已徹底分化。
比特幣呈現獨立行情,以太坊則在效仿比特幣的獨立走勢,這得益於機構的大量買入。以太坊正效仿比特幣的“微策略”模式。山寨幣普遍表現低迷,僅少數強勢幣種出現暴漲暴跌,而MEME幣雖持續活躍,但已過巔峰期。因此,這四大板塊已形成各自獨立的敘事邏輯和資金流向。
以太坊的上漲純粹是本輪機構推行“以太坊版微策略”的結果,並非資金從比特幣轉向以太坊。
目前我對以太坊的情緒仍持看漲態度,因為“以太坊微策略”的勢頭剛剛開始,機構仍在大量買入。此前,以太坊缺乏有力的敘事,導致Solana上的MEME幣狂熱,市場認為VC投資不可靠,轉而炒作MEME,以太坊一度陷入虛無主義。
然而,隨著RWA和穩定幣的興起,以太坊再次展現活力。這種“心智份額”的穩固對以太坊的長期發展極為有利。因此,我持續看漲以太坊,預期其將突破前高,若能突破5000美元,必將引發新一輪看漲情緒。
3/
元傑: 以太坊目前已脫離其基本面,MicroStrategy和SBT等可被視為“火車頭”,而以太坊本身則是一個巨型MEME。
這些“火車頭”為了爭奪“頭號以太坊微策略”的地位,正積極且高頻率地披露其增持以太坊的情況。這與MEME代幣的運作模式非常相似,其加倉減倉行為過去無需新聞披露,直接通過鏈上數據即可觀察。
然而,由於以太坊的持有量並非公開信息,且他們不願公開持有地址,因此只能通過發佈公告來告知市場其增持情況和充足的資金儲備,以期持續吸引投資。
只要“火車頭”能夠持續融資並增持以太坊,我們便可繼續持有。一旦“火車頭”無法繼續購買,我們便應及時離場。因此,整個過程將變得高度MEME化,伴隨暴漲暴跌。
以太坊在脫離基本面驅動後,已轉變為純粹的資金和情緒驅動遊戲。同時,ETH作為一個超大型MEME,其漲跌幅度雖不及MEME代幣那般誇張,時間維度上也會更長、更曲折,但本質上仍是資金和情緒的博弈。我們需要密切關注這些“火車頭”的資金儲備、購買力度和速度。一旦他們出現“故障”,我們便會選擇退出。
因此,我認為以太坊在未來幾個月將經歷加速上漲和下跌,隨後可能進入真正的熊市。
關於“火車頭”通過出售股票、增加資金儲備來購買以太坊,我認為存在幾個潛在問題:
首先,若美股整體崩盤,其策略恐難奏效,因為美股流動性將枯竭。
其次,以太坊的“微策略”本質上是比特幣“微策略”的仿盤,且此類仿盤正不斷湧現,甚至蔓延至其他各類加密貨幣。仿盤越多,市場注意力越分散,資金也越分散。正如上個週期的經驗所示,仿盤數量越多,效果越差。
因此,需警惕仿盤對注意力、情緒和資金的稀釋效應。
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以太坊快速上漲後迅速下跌的轉折點。作為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我們應感謝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為加密貨幣市場提供了接盤俠。至於他們何時無法繼續接盤,便是我們離場之時。大家只需把握好這個關鍵點即可。
4/
Mercy: 元傑老師剛剛提到,這一輪以太坊類似於MEME,是因為有很多傳統機構進場,形成了所謂“火車頭效應”。
最近有很多新聞,比如 Peter Thiel 投資 Tom Lee 的ETH國庫公司,Bit Digital 清倉比特幣轉投ETH,以及BTCS等多家公司都在競爭性地囤積以太坊。「以太坊國庫公司」的出現,以及“百億級美元爭奪戰”的討論,會結構性地改變ETH的資金流向嗎?機構對於配置以太坊的意願和潛力如何?
老白: 我認為這必然會結構性地改變以太坊的資金流向。當前以太坊的資金爭奪和“心智份額”變化,與歐美OG對以太坊的設想高度契合。
我記得今年四五月份以太坊跌至一千多美元時,中文Twitter圈普遍瀰漫着“怒其不爭”的情緒。然而,歐美圈雖也有類似情緒,但他們對以太坊的建議與華語圈有所不同。他們提議將以太坊的部分功能視為MEME。
比特幣之所以強大,除了作為加密貨幣的開山鼻祖,更在於其“無用之用”的特性——它只強調共識和價值存儲,不鼓勵將其用於日常消費,因為它是一個堅實的價值存儲。
許多歐美OG試圖扭轉以太坊在DeFi Summer後形成的思維定式。DeFi Summer讓人們認為以太坊是一個有用的、類似於AWS的全球性“世界計算機”。當時以太坊的願景是基於其生態規模、Gas消耗和用戶投入來估值,這被稱為REV(Real Economy Value),即評估Layer 1的總支付費用(Gas和MEV總和)。
歐美OG們認為,以太坊作為智能合約公鏈,承載著龐大生態,確實應以此方式評估其價格和市值。
但他們強調,這並非唯一的評估標準。以太坊的另一半應與比特幣類似,具備“無用之用”的價值存儲屬性,其固有的價值存儲特性應被充分強調。我認為這與當前機構搶購以太坊的動機相似。
他們搶購以太坊,並非僅僅為了Staking或自建節點以保障以太坊網絡安全,從而為 RWA 等應用提供保障。這只是一個敘事,市場參與者並非愚蠢。以太坊已足夠去中心化和安全,並不缺乏這些機構參與節點建設或生態建設。
因此,機構更多地將以太坊視為一種資產,強調其資產屬性,並爭奪這種資產。
這種趨勢將結構性地改變以太坊的資金流向,以及市場參與者,特別是主流機構未來囤積以太坊的意願。若能達到比特幣30%至50%的“心智份額”和思維邏輯,這將是非常成功的。
5/
元傑: 此前,以太坊的定位曾出現分歧:V神稱其為“世界計算機”,而華爾街則稱其為“數字石油”。這種定位上的不一致導致機構投資者對以太坊ETF的囤積效果不佳。
然而,現在市場似乎更傾向於“金比特、銀以太”這種簡潔有力的口號,以及MicroStrategy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上的投資策略所帶來的財富效應,這無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們首先應提升機構投資者的持倉比例。
過去,像貝萊德等機構雖努力推動合規,建立ETF通道,但未能有效提升以太坊的機構持有比例,導致其價格難以推高。例如,Conflux的持有者幾乎全是散戶,缺乏機構支持,價格自然難以攀升。
因此,以太坊的“微策略”從根本上改變了其持倉結構。這類似於美國股市,其價格上漲並非僅靠散戶,而是有大量公募基金和對沖基金持有。相比之下,A股的公募基金主要限於國內機構,缺乏全球資本的參與,而港股則表現較好。
這種結構性變化對資本市場具有本質性影響。
許多時候,投資資產的本質並非完全取決於基本面,更在於其作為資金載體的定位、敘事、故事以及整體流動性結構。以太坊之前已具備與比特幣相似的結構,比如,擁有ETF和公司囤積,但一直未能有效向華爾街推銷其優勢,也未能顯著提升機構持倉比例。
然而,自以太坊“微策略”實施以來,我相信許多機構在看到“火車頭”的帶動效應後,也認為至少可以從中快速獲利,因此紛紛開始建倉以太坊。
此前,Wintermute作為加密貨幣領域重要的做市商,曾表示其OTC平臺上的以太坊供應被搶購一空,不得不轉向現貨市場大量購買,這無疑推高了價格。這表明以太坊的機構買盤突然大幅增加,對金融資產標的產生了實質性改變。
我認為一旦這些金融機構開始購買以太坊,市場對其熟悉感、親切感和信任感將隨之提升,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將頻繁進出以太坊市場,將有效擡升以太坊的底部價格。
在以太坊“微策略”真正奏效之前,我曾與召北老師 @Master_Jobber 持相同觀點,認為本輪週期以太坊底部可能跌至800美元,屆時我將考慮建倉。
然而,隨著以太坊“微策略”的推進和大量機構投資者的涌入,我認為即使本輪牛市結束,以太坊的週期底部價格也將高於800美元,很難再回到這一價位。
6/
Mercy:下一個觸發以太坊爆炸性上漲,類似於2017年ICO或者2020年DeFi Summer的催化劑會是什麼呢?
老白: 催化劑我想到兩個。一個是技術上的基礎,以太坊基金會和戰略路線圖顯示,它最近的定位是未來兩年把Layer 1的性能提升大概10倍左右,同時大幅度優化用戶和開發者體驗。
另一個方向我比較喜歡的是它最近成立的Ethereum Realize,這是一個跟以太坊基金會平級的機構,主要面向美國華爾街傳統金融的對接、教育和協調工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摩根大通、花旗等機構會在以太坊上試水,包括穩定幣、RWA。
但是大的引爆點,像DeFi Summer或ICO這種整個大的新方向和新敘事,我沒有感覺出目前看到特別清晰的東西。剛纔說的性能提升也好,傳統金融的RWA和PayFi結合也好,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推進,慢慢地往前走,而不是突然出現一個爆點。
但我能想到兩個比較可能“FOMO”的客觀環境上的催化劑:一個就是如果有一天以太坊突然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通縮。
我們曾經達到過這樣一個階段,就是剛轉POS之後,有一段時間以太坊是通縮的,但是時間不夠長。如果某一天,可能某幾年之後,RWA和穩定幣在以太坊上大行其道,以太坊每天都進入一個穩定的通縮,那我覺得以太坊作為一個資產的屬性,那個時候會被人“FOMO”起來。
當初的“Ultra Sound Money”,即「以太坊是人類文明級別的創新」,這件事情可能會再次進入人類的視野。
那時大家會發現,ETH的敘事非常紮實,有DeFi、有RWA、有穩定幣、有PayFi,同時擁有資產屬性,相對於比特幣還在不斷新增(雖然增速越來越慢),但以太坊進入了通縮,在過去的6到12個月都保持越來越少。
這可能會引起整個機構或散戶對以太坊的瘋狂追捧,因為這個資產形態實在是太誘人了,既有用又在通縮。所以這樣一個起點時刻,我覺得可能會是“FOMO”的最大催化劑。
但是要達到這點,需要一個意識形態上的幫助。我前兩天聽到一個播客,裡面有一個嘉賓講得特別好——
“現在最諷刺的是,去中心化的以太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中心化強人的「人格特質」來讓以太坊保持一個進攻的態勢。”
你看Solana的Multicoin的Kyle Samani和Anatoly Yakovenko創始人,包括MicroStrategy的Michael Saylor,還有Robinhood的CEO。這些人都在人格特質上有著非常強烈的進攻性,把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去吹捧。
但是以太坊這邊就過於溫和,從V神作為一個技術宅男到以太坊不作為的基金會,他們缺乏一個強人領導和進攻基因。這需要改善。
好處是現在可以看到a16z、BNM,以及一些像ConsenSys的CEO和前高管都出來,想要挑大樑,把以太坊變得更加具備進攻性。我覺得這種意識形態上的進攻性和剛纔提到的性能上的提升,包括某一天以太坊的敘事和基本面達到一個穩定通縮的階段,這個階段形成,可能會是以太坊“FOMO”時刻到來之際。
7/
元傑: 我認為RWA和PayFi都不可能成為爆炸性上漲的催化劑。RWA是一種極度理性的行為,其參與者一端是金融機構與DeFi合作,將RWA底層資產打包在DeFi產品中,傳導收益。
另一端是穩定幣玩家,他們通過Farm RWA收益和DeFi代幣空投(如ENA、Spark等)來獲取雙重收益。這實際上是一種很理性的套利方式。
參與RWA本身並不需要購買以太坊,僅消耗少量Gas費,這能消耗多少以太坊呢?回想上個週期,我們玩NFT需要先購買以太坊,玩GameFi需要購買以太坊本位的遊戲裝備,玩MEME幣也需要購買以太坊來保持一定的“子彈”隨時準備梭哈。這些行為都會給以太坊本位帶來大量的需求。但如果這些行為都不存在,那麼對以太坊本位的使用場景需求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刺激。
8/
第三章:總結與展望
Mercy: 最後,想請各位老師對ETH未來十年做一個展望,並用一個詞來形容以太坊。
老白: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以太坊,我會選擇”融入"。我希望未來十年能夠看到以太坊融入傳統金融,融入到每個人現實的日常生活,當然是一種以大多數人沒有感知到的情況去融入的,這是我最期待的一種以太坊發展形態。
元傑: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以太坊,我會選擇"創新"。以太坊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持續的創新能力和生態包容性。
我對以太坊未來十年的期許是革命與創新。我希望以太坊能像上個週期一樣,通過DeFi、NFT、GameFi等創新範式,吸引更多元、有趣的人才進入加密行業,讓加密世界再次酷炫起來,而非僅僅停留在金融深化層面。
9/
2.02萬
15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