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幣 VS Hyperliquid:喪鐘為誰而鳴,只是融資模式的差別? 看完 Hyperliquid 創始人 Jeff 的訪談,我強烈建議,每一個還在講融資故事的Web3 項目方,都該逐字研讀這篇文章。 表面上,VC幣的失敗與 Hype 的成功,好像只是靠融資、靠自籌的路徑之爭。但真正的分歧,遠比這個深刻得多。 根本的差異在於:誰才是這個項目的終極受益人。 以前VC幣的模式,就是收割流動性,各種敘事也無非是兜售代幣,服務於資本的退出,用戶只是最後一棒的買單者。 而Jeff在文中講的很明白了:要讓用戶從你所做的事情中獲得實際價值,而不是讓早期投資人受益。 言外之意就是,在 Hyperliquid 的機制下,代幣並不是目的,而是產品跑通,用戶認可後,鞏固用戶信任與正向收益結構的延續。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能真正決定項目生命力的,並不是融資方式或者融資金額、產品有多厲害,而是你所有的這一切究竟是在為誰創造價值。 這才是VC幣為何崩塌,Hyperliquid為何崛起的根本原因。 所有的VC幣,其實都應該問一下自己:你到底創造了什麼價值,你打算讓誰分享,在整個利益結構裡,是為了用戶長期受益,還是資本的短期套現? 答錯了,那麼喪鐘下一刻就為你而鳴。 金融的本質只有兩個問題:你是否真的創造了價值?你是否真的願意讓用戶分享它? Jeff已經用 Hyperliquid做了回答,但我不知道,行業接下來,還能給出幾個?
查看原文
5.11萬
197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