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USDT,但你知道它的原名是 Realcoin 嗎? 或者它的第一個競爭對手 $NBT,一種算法穩定幣,經歷了加密貨幣的 "銀行擠兌" 而消亡? 2014 到 2016 年的穩定幣是不同的。 🧵
II. "等等,2014年有穩定幣嗎?" 當然有。 從2014年到2016年,穩定幣的概念誕生了。在這段時間內啟動的項目是基礎實驗,每個項目都測試了創建價格穩定的數字資產的不同方法。
III. BitUSD (2014) BitUSD 是由 @bytemaster7 在 @bitshares 上推出的。它是第一個穩定幣,展示了如何僅使用其他加密貨幣作為支持來創建與美元掛鉤的資產。 「機制是什麼?」
IV. 要鑄造 BitUSD,您必須將原生代幣 $BTS 鎖定在一個智能合約中,並進行超額抵押(至少 2:1)。 這意味著要創建 $100 的 BitUSD,您需要鎖定至少價值 $200 的 $BTS 以吸收 $BTS 抵押品的價格波動。
V. 如果 BitUSD 的價格跌破 $1,交易者會受到激勵去購買便宜的 BitUSD,並以 $1 的價值贖回 BTS,賺取差價並推動價格回升。 如果 BitUSD 的價格上升至 $1 以上,擁有抵押品的用戶可以以 $1 鑄造新的 BitUSD,並在市場上出售以獲利,增加供應並推動價格回落。
VI. @bitshares 的問題在於其對抵押品 BTS 的完全依賴。 在一次「黑天鵝」事件中,當 BTS 崩潰時,抵押品不足以支持未償還的 BitUSD,導致了災難性的脫鉤。
VII. NuBits (2014) @OfficialNuBits 採取了更為複雜和雄心勃勃的方法。 它的目標是通過算法管理代幣的供應來維持其掛鉤,而不是依賴抵押品,這與中央銀行管理法定貨幣的方式類似。
VII. @OfficialNuBits 使用了雙代幣模型: - NuBits (NBT):穩定幣,旨在價值為 1 美元。 - NuShares (NSR):類似股權的代幣,授予投票權並從網絡中獲得獎勵。
VIII. 為了降低價格,系統會發行更多的 $NBT。 為了提高價格,系統會激勵用戶將他們的 $NBT 退出流通(這個過程稱為「停車」),以換取由系統資助的利息支付,從而有效減少供應。 此外,$NSR 持有者對停車的利率進行了投票。
IX. 一段時間內,@OfficialNuBits 維持了其固定匯率。 然而,在2016年,$BTC 的上漲引發了一場「加密銀行擠兌」。也就是說,使用者急於出售他們的 $NBT 以購買 $BTC。
X. 演算法機制遭到壓垮,無法提供足夠高的利率來說服人們持有 $NBT 而不是 $BTC。 掛鉤明顯斷裂,@OfficialNuBits 從未恢復。
XI. Tether (2014) 最初以 Realcoin 的名義推出,並建立在名為 Omni 的比特幣協議層上,Realcoin 引入了所有模型中最簡單的模型:一個集中實體持有現實世界的資產並發行代表對這些資產的索賠的代幣。
XII. 這個承諾很簡單:每流通的 1 美元穩定幣($USDT),其背後的公司 Tether Holdings Ltd. 在銀行帳戶中持有一美元。 這種 1:1 的支持旨在保證其掛鉤。
XIII. 這個模型非常成功,因為它易於理解。 不過,它的主要弱點是需要對中央實體的信任。就這樣。
XIV. 穩定幣的價值僅在於其承諾可以兌換為1美元的價值。當這一機制在壓力下失效時,例如NuBits,信心將永久喪失。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建議您遵循以下原則: @splinter0n @0xDefiLeo @the_smart_ape @0xCheeezzyyyy @DOLAK1NG @YashasEdu @0xAndrewMoh @eli5_defi @_SmokinTed @RubiksWeb3hub @kenodnb @lstmaximalist
我希望你覺得這個帖子有説明。 @belizardd關注我瞭解更多資訊。 如果可以,請點讚/轉發以下引文:
你知道 $USDT,但你知道它的原名是 Realcoin 嗎? 或者它的第一個競爭對手 $NBT,一種算法穩定幣,經歷了加密貨幣的 "銀行擠兌" 而消亡? 2014 到 2016 年的穩定幣是不同的。 🧵
查看原文
4.43萬
63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