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股的真正價值:Crypto 終於變成了能在 Excel 裡算的資產 最近大量錢像印出來的一樣涌入幣股,背投資邏輯之前的帖子已經講過了,今天想講一下真正的價值。一直有人講 Crypto 在應用上的 Mass Adoption,但 Crypto 作為一種資產想 Mass Adoption 就必須完成一件事:結構分化 因為單一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是固定的,天然只適配某一類投資者,對於 Crypto 基本就是投機了,這對於TradFi那些真正能投大錢的機構來說遠遠不夠 TradFi 早就建立起一整套圍繞風險、收益、流動性、監管約束的產品體系,這些產品的存在不是為了賭方向,而是為了讓不同類型的資金——比如銀行、共同基金、保險公司、養老金——都能在它們各自的框架下進行配置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幾年Crypto雖然很火,但主流資金很難系統性介入。不是不想投,而是沒有一套“能在投委會過得了”的投資語言。換句話說,Crypto 過去很少能提供一整套標準化的投資策略:怎麼估值、怎麼建倉、怎麼加減倉、止損規則、退出路徑、預期收益率、風控指標等。如果這些問題回答不清楚,一個綜合類大基金的Crypto Lead再怎麼堅信區塊鏈是未來,也只能說服老闆拿個1%的試探性倉位 但從灰度的 Trust 到 ETF 再到幣股,整個故事已經變了,這些結構化產品把一個幣包裝成不同的金融產品賣給不同的機構 對於做可轉債套利策略的對沖基金來講,買MSTR的可轉債再用股票對沖可以掙無風險的20%年化收益,哐哐幾個B就砸進去了,這種量級的錢不是來押BTC/ETH的未來的,而是來跑策略、跑結構的:期現套利、可轉債套利、mNAV折溢價、組合對沖。這是他們幹了幾十年的事,怎麼投都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框架,可以沒有負擔的哐哐往裏砸錢 也許真正的主流化,不是讓傳統機構理解Crypto,而是讓Crypto變成他們熟悉的遊戲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