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貼現率風險:AAVE、Pendle、Ethena 的 PT 槓桿收益飛輪的機制和風險
撰文:@Web3_Mario
摘要:最近工作略繁忙,因此耽擱了一段時間的更新,現重新恢復周更的頻率,也感謝各位摯友的支援。 本周發現了在 DeFi 領域有個有趣的策略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即利用 Ethena 的質押收益憑證 sUSDe 在 Pendle 中的固定收益憑證 PT-sUSDe 為收益來源,並借助 AAVE 借貸協定作為資金來源,進行利率套利,獲取槓桿收益。 在 X 平臺中的一些 DeFi Kol 對這個策略都做了比較樂觀的評價,但筆者認為當前市場似乎忽視了該策略背後的一些風險。 因此有一些心得體會,與諸君分享。 總的來說,AAVE+Pendle+Ethena 的 PT 槓桿挖礦策略並非無風險套利策略,其中 PT 資產的貼現率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參與使用者需要客觀評估,控制槓桿率,避免爆倉。
PT 槓桿收益的機制解析
首先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收益策略的機制,熟悉 DeFi 的朋友們應該知道,DeFi 作為一種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相比與 TradFi 的核心優勢就是利用智慧合約承載核心業務能力而帶來的所謂“互操作”優勢,而大部分 DeFi 精通者,或者說 DeFi Degen 的工作內容通常有三個:
-
發掘 DeFi 協定間的利差套利機會;
-
尋找槓桿資金來源;
-
發掘高利率低風險收益場景;
而 PT 槓桿收益策略則較為全面的體現了這三個特徵。 該策略涉及到三個 DeFi 協定,Ethena、Pendle 和 AAVE。 這三個都是當前 DeFi 賽道中的熱門專案,在這裡只做簡單介紹。 首先 Ethena 是一個收益型穩定幣協議,通過 Delta Neutral 的對沖策略,低風險的捕獲中心化交易所中永續合約市場中的空頭費率。 在牛市時,由於散戶投資者的做多需求極度旺盛,因此願意承擔較高的費率成本,因此該策略的收益率較高,其中 sUSDe 是其收益憑證。 Pendle 則是一個固定利率協定,通過合成資產的方式,將浮動收益率的收益憑證 token 分解成具有類似零息債券的 Princi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