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B 儲備上市公司 WINT 退市,“囤幣策略”難醫百病

作者:Wenser,Odaily 星球日報

誰也沒想到,一直以來被上市公司奉為圭臬的“囤幣策略”首次“失效”了——據美 SEC 檔,美股 BNB 財庫公司 Windtree Therapeutics(WINT)於 8 月 19 日收到通知,因其股價在 1 美元以下停留時間過長,經過多次反向拆分且不符合通常的寬限期,其普通股將於 8 月 21 日從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退市並轉至 OTC 市場交易。

受此消息影響,WINT 股價 收跌 77.21%,現報 0.11 美元,距離一年之前超 517 美元的股價已跌去超 99.98%,相較其 2020 年上市初期高達 56.7 萬美元/股的巔峰價格,更是慘不忍睹。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曾於 7 月宣佈建立 BNB 戰略儲備,股價一度上漲至 1.28 美元,但受限於長期的股價低迷與「幣安系支援的 BNB 財庫公司 CEA」等概念股的出現,最終還是難逃退市的命運。

此事也將業界一大焦點問題置於公眾視野之中:囤幣策略是否對所有上市公司有效? Odaily 星球日報將於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首家退市的“BNB 策略上市公司”出現,敲響“幣股雙修”行業警鐘

公開信息顯示,Windtree Therapeutics Inc.(WINT)是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主要專注於開發呼吸系統疾病的創新療法,特別是針對急性肺損傷和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如 istaroxime 和 aerosolized KL 4 surfactant。 公司成立於 1992 年,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據其 官網資訊,其istaroxime 2 B期臨床試驗最終結果已出,但距離其“解決有重大未滿足需求的市場”的願景卻仍遙遙無期。

作為一家小型生物製藥企業,Windtree Therapeutics Inc. 旗下多個醫療專案均處於臨床階段,距離商業化尚遠。 根據最新數據,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凈收入為-1064 萬美元,相較前一季度的-404 萬美元,虧損大幅擴大。

7 月 16 日,該公司 宣佈 已與 Build and Build Corp. 簽署了一項價值 6000 萬美元的證券購買協定,未來認購金額或增加至 2 億美元,相關資金將用於購買 BNB 作為公司財庫儲備,以實現資產多樣化和價值創造。 彼時,Windtree 以「第一家提供 BNB 代幣直接投資敞口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名頭引發市場 FOMO,股價一度暴漲至 1.86 美元。 7月25日,其再度表示已簽署5.2億美元新融資協定以買入BNB,但市場反響平平,股價也陰跌至1美元左右。

一個月後的今天,其等來的卻是納斯達克的 一紙退市公告。

納斯達克規則生效,Windtree 難逃退市

根據 Nasdaq Listing Rule 5550(a)(2),上市公司股價在過去 30 個連續的交易日中連續低於 1 美元最低出價要求,那麼納斯達克有權對上市公司股票進行 Delisting 處理(即強制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納斯達克對該公司第一次下達“最後通牒”——今年年初,納斯達克曾授予該公司 180 天延期以恢復合規,但其還是未能如期達成對應要求,因而難逃退市結局。

而細數Windtree 此次退市的直接原因,或許來源於“生態位”競爭的失利。

“BNB 財庫公司”正統之爭,Windtree 成競爭犧牲品

Windtree 退市最直觀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場上出現了更好的“BNB 財庫公司”投資標的——即幣安系支援的 CEA Industries(後更名為 BNB Network Company,股票代碼為 BNC)。

7 月 28 日,美股上市公司 CEA Industries 和 10 X Capital 宣佈 在 YZi Labs 支援下進行 5 億美元私募融資以建立 BNB 財庫,據悉兩家機構將擴大 PIPE 發行規模,超過 140 名認購者參與了此次發行,除 YZi Labs 之外還有 Pantera Capital、Arche Capital、GSR、Borderless、 Arrington Capital 、Blockchain.com、Hypersphere Capital、Kenetic 等投資機構。

8 月初,CEA Industries 宣佈 已完成 5 億美元私募融資,並將更名為“BNB Network Company”,股票代碼將於 8 月 6 日變更為“BNC”,YZi Labs 領投,Pantera Capital、Blockchain.com 等超過 140 家機構參投。 同時,公司任命前 Galaxy Digital 聯合創始人 David Namdar 為首席執行官,前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首席投資官 Russell Read 擔任首席投資官。

至此,“BNB 財庫公司”正統之爭,階段性地落下帷幕,BNC 成贏家,而 WINT 成“棄子”。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另一家主打“BNB 財庫公司”概念的美股上市公司 Nano Labs 也參與了 CEA Industries 此前的融資,其 耗資近 500 萬美元收購了 495050 股 A 類普通股,並且還包括數量相同的 495,050 份認股權證,行權價為每股 15.15 美元。 若全部行權,Nano Labs 將最多持有該公司 990,100 股股份。 因此,BNB 持倉量高達 12.8 萬的 Nano Labs 反而成為了 BNC 的背後金主之一,由此也留在了牌桌之上。

截止撰稿前,BNC 收盤價暫報 21.02 美元,24 小時漲幅高達 8.8%,市值暫報 8.95 億美元; Nano Labs(NA)收盤價暫報 4.5 美元,24 小時漲幅為 4.9%,市值暫報 1.04 億美元。 作為對比,WINT 市值已下跌至315萬美元左右。

都說商場如戰場,這一點在股市中展現的尤其直接且殘酷。

行業警示:囤幣策略生效也需前提,並非“股價永動機”

由Windtree 退市一事來看,顯而易見地,對於多數上市公司來說,囤幣策略並非助推股價一路上漲的“萬能鑰匙”,如 Strategy、Metaplanet 等美股、日經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實現“幣股雙起飛”的效果,是存在生效前提的。 在筆者看來,具體需要滿足以下 3 個條件:

一是囤幣物件首選 BTC。 作為加密貨幣行業的“唯一真神”,BTC 的價值相對穩定且更易被市場、投資者等接受,囤幣策略對於股價的提振相對更為直觀且更具可持續性。 畢竟,目前 BTC 單枚 11 萬出頭的價格對於很多傳統機構及加密機構來說,仍然未達到目標預期。 以未來的 5-10 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段來說,BTC 仍然有 50%乃至 100%以上的上漲預期。 對於加密貨幣來說,玩的就是一個「市夢率」,而 BTC 在對抗通脹、分散風險以及提振預期等方面的效果無疑是獨一份的。

二是生態位競爭的獨異性。 在標的無數的資本市場上,生態位的競爭無疑是殘酷的,畢竟,對於多數行業和投資賽道而言,人們“只知第一、不識第二”的現象太過普遍,尤其是在“正統機構”支援與否方面,對於市場用戶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儘管實際上而言,投資標的沒有太大不同,但市場情緒、長期判斷方面的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 因而,若是選擇了除 BTC 以外的囤幣對象,那麼就需要考慮對應代幣的大眾認知度、可接受度以及專案方的直接影響。

三是真實業務支撐。 區別於近期借殼上市的各類上市公司,包括 Metaplanet、燦谷集團等上市公司是有真實業務支撐的,因而對於幣價波動、技術安全等其他風險性因素的抵抗力更強,受股票市場乃至傳統金融市場監管機構的轄制力度更小,而無需過多考慮退市等方面的風險。 簡單來說,能自我造血的上市公司買幣都比靠融資買幣的上市公司有底氣。

Windtree 退市只是行業現階段的一個發展縮影,而 Bitmine、Sharplink 等“ETH 儲備上市公司”的出現,或許才是如乙太坊創始人 Vitalik 所說的“過度槓桿化遊戲”的真正攪局者。 屆時,「囤幣策略」對上市公司是否失效,我們靜觀其變。

點擊瞭解 ChainCatcher 在招崗位

推薦閱讀:

對話華爾街神算子 Tom Lee:公司財庫模式優於傳統 ETF,乙太坊將迎比特幣式爆發增長

對話 Oppenheimer 執行董事:Coinbase Q2 交易收入不及預期,哪些業務將成新增長點?

Backroom:資訊代幣化,AI 時代數據冗雜的解決方案?| CryptoSeed

查看原文
7,031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