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去中心化面臨壓力:卡爾達諾的定位更好嗎?
比特幣一直被譽為去中心化。 但現在,比特幣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受到質疑; 不是懷疑論者,而是數據。
挖礦能力正在集中,安全假設正在受到考驗,一場安靜的辯論正在開始:比特幣是否變得過於中心化?
令人驚訝的是,卡爾達諾在其中一些指標上領先。 這些圖表描繪了明顯的對比。 讓我們看看數位、風險,以及為什麼去中心化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意味著什麼。
比特幣去中心化面臨風險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只有三個礦池——Foundry USA、AntPool 和 ViaBTC——控制了比特幣整個網路哈希率的 62.33%。
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比特幣網路由三個組織管理。

的樣子如下:
- Foundry USA:33.63%
- 螞蟻池:14.85%
- 通過 BTC:13.85%
- F2Pool、Luxor、MaraPool 和 Binance Pool 等其他公司的比例均低於 5%
- Slush Pool 和 SBI Crypto 等傳統玩家現在在圖表上幾乎看不見
尤其是Foundry USA 的份額激增。 早在 2022 年,它就已經是一家主要礦商,但目前的主導地位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 它也以美國為基地,引入了管轄權集中。
如果美國監管機構採取行動或 Foundry 面臨運營中斷,很大一部分比特幣挖礦將受到影響。
即使在剩餘的池中,許多池也通過基礎設施、硬體合同或共用位置連結。 這意味著有效的去中心化可能比紙面上看起來還要低。
卡爾達諾的 1,400+ 權益池使其更加分散
與此同時,卡爾達諾(ADA)正在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它目前擁有超過 1,400 個活躍的權益池。
沒有一個實體擁有超過 5% 的控制權,協議設計可以防止大型運營商佔據主導地位。

這反映在其中本科技係數中,該數字告訴我們需要多少個獨立實體才能關閉網路。
對於比特幣來說,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 4,目前為 2。 對於卡爾達諾來說,它遠高於 20。
與比特幣挖礦不同,卡爾達諾的質押不依賴於專門的機器。 任何擁有少量 ADA 和穩定互聯網連接的人都可以運行節點或委託給小型池。 這大大降低了進入門檻,自然而然地分散了控制權。
最近的一張圖表顯示,卡爾達諾的委託比率實際上在大盤下跌期間有所增長,這意味著較小的持有者繼續質押,表明對系統結構的信心。
對比特幣的 51% 攻擊現在成本比以前低
比特幣的設計依賴於一個關鍵思想:攻擊成本太高。 但這種假設越來越弱。
對比特幣進行 51% 攻擊的估計成本已經下降,這不僅是由於價格波動,還因為:
- 更高效的 ASIC 礦工
- 一些礦區(例如德克薩斯州、中國、俄羅斯)的能源補貼 更
- 便宜的大規模託管服務
一張圖表顯示,如果一個實體控制 Foundry 和只有一兩個其他池, 它可以獲得超過 50% 的算力,足以啟動重組或審查交易。

並不意味著會發生這樣的攻擊,但現在在技術上是可能的,而幾年前的情況並非如此。
即使只有兩個大型池被協調(有意或通過策略),它們也可以主導網路。

相比之下,卡爾達諾沒有允許這種集中的經濟激勵或結構。 攻擊者需要說服數十個池和驗證者,每個池和驗證者都有不同的位置、管轄區和社區支援。 這是一個更難集中的目標。
比特幣的交易價格約為 113,000 美元,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敘事正在顯示出真正的裂痕。 三個池控制著大部分網路。
Foundry USA 的主導地位正在迅速上升,而舊礦池正在消退。 攻擊鏈的成本正在下降,網路的地理集中度達到多年來的最高水準。
比特幣去中心化面臨壓力:卡爾達諾的定位更好嗎? 首先出現在 The Coin Republic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