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如果你足夠自信,完全可以場外消費貸進來買現貨
此外,每個交易所都有“質押借幣”功能,U的借幣利率一般也就3-5%,你完全可以質押你的現貨去借幣
少玩槓桿,短期來看98%的合約人是虧錢的,長期來看是99.5%的人是虧錢的(別槓,我在交易所看過後臺數據)
我其實一直不理解合約開槓桿的人,總覺得太幾把蠢了,明明有隱性槓桿/0成本槓桿給你用,非要選擇最容易讓自己輸的方式
加槓桿是有成本的,顯性的成本是資金費的不斷磨損,隱性的成本是增加被清算的風險。
比如你做多,垃圾行情時,1倍槓桿的費率是每月1%,來了行情費率可能一個月要承擔10%的資金成本;加了槓桿後成本更高,以及被清算風險隨著槓桿倍數指數級增加。
如果你非要加槓桿,為什麼不場外消費貸,然後進場買現貨呢?
比如你本金就20萬,消費貸抵押貸搞60萬,然後買現貨,這就是4倍槓桿了,資金成本才每年3%。(當然這個方式不推薦,多數人依舊改變不了虧錢的結局)
市場上其實是有很多隱性槓桿或者0成本槓桿的:
現貨本質上是一種0成本槓桿的模式,加槓桿的成本其實是圈子裏旁式玩法中的賭狗和紗布來承擔的。舉個例子:
你持有現貨和玩合約有很大區別,而且週期越長區別越大。
現貨可以作為一些旁式盤子的信用資產,你持有可以獲得這個遊戲中的抽水收益,買了現貨質押收租,大概一年可能能多30~50%的籌碼。
接下來行情中,漲50%你就翻倍,跌20~30%你可能也不虧本;收益放大的同時容錯率還大很多。
而合約是基於資產定價的對賭遊戲,你玩遊戲就要花錢,資金成本就是玩遊戲的門檻。
如果價格不變,長拿一倍槓桿合約,一年後的淨值可能就是0.8了,和現貨策略差了接近大半;加越大槓桿差距越大,時間越久差距越大。
前者是受益於時間的玩法,後者是會不斷有時間價值損耗的玩法,從數學上看賠率其實差了很多。
選籌也是一種0成本槓桿:
一輪行情下來,不同標的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比如上一輪的sui、bgb,漲了10倍;你還在看eos、ltc,只能吃6.70%的漲幅。
你有能力選中強勢的標的,那麼本質上是加了3~5倍的槓桿,且沒資金成本和清算風險,能取得驚人利潤,還不承擔額外風險,不會隨便插個針把你爆沒了。
長週期現貨這種0成本槓桿需要耐心,選籌這種0成本槓桿需要能力。而多數人最缺乏二者,還又對自己沒信心、不願意努力,選擇了最明顯的大坑,一年被抽水幾十個點渾然不知,還幻想自己能賺大錢,最後被爆得毛都不剩,私信阿馬:
阿馬,我只開了5倍槓桿還能爆倉,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這一生如屢薄冰,你說我還能走到對岸嗎😭😭😭
4,548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