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页仅供信息参考之用。部分服务和功能可能在您所在的司法辖区不可用。

OKX 安全特刊|PoR篇:以代码为约束,打破传统金融黑箱

2023年3月12日,美国第18大银行硅谷银行突然破产,超过95%的客户存款没有保险覆盖。但是就在破产前一周,其财报仍显示资本充足率达标。这场危机暴露了传统金融信任体系的缺陷——监管滞后性与审计黑箱。与此同时,OKX在加密行业开辟出新路径:通过储备金证明(Proof of Reserves, PoR)重构金融安全的三重底层逻辑,实现资产控制权的链上可验、偿付能力的数学确证、风险监控的实时自主。

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金融权力关系的革命性范式转移—从“机构定义安全”到“代码约束安全”,用户从“被动的风险承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安全验证者”。

一、资产控制权:从“托管信任”到“链上掌控”

传统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相信机构,当用户把钱存进银行或者券商,控制权就交给了机构。这样的行为本质上是信任机构不会挪用你的资产,但这种信任并非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国家信用背书与监管框架的双重保障机制。

当客户存入货币到银行账户时,客户在法律上被视为债权人,银行实际上有掌握这些资金的权利。银行账户中的大部分资金是由银行放贷给其他银行或个人的,银行会根据法律规定的准备金率保留现金来满足即时的提款需求,即部分准备金模式。此外,客户存放在投资银行或者券商的资金是在受信银行的独立账户——“客户隔离账户”(segregated account)中。

但是,将资产控制权完全交给机构或者中介,并不代表用户的资产没有损失风险,其实传统金融也有"翻车"风险!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机构为实现盈利目标,会将客户资金投向长期限、高风险资产。这种模式在市场波动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当资产大幅贬值,机构资产负债表缩水,市场信心崩塌,最终演变为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比如2023年Signature Bank因过度投资加密相关资产与长期债券,在利率剧烈波动中遭遇挤兑,最终被监管机构接管。尽管其破产前各项指标“符合监管要求”,但流动性危机仍无法避免。

可见传统金融始终面临利润追求与用户安全保障的根本性矛盾,而用户只能选择完全信赖机构自我约束及其背后的层层监管体系(银行、保险、政府)。

相比之下,加密机构正在探索另一条路径:OKX在FTX暴雷危机之后率先推出储备金证明(Proof of Reserves)机制,通过链上可验证的公开记录,向全球用户验证平台资产的充足性、流动性与可偿付能力。

  • 公开持仓:交易所公开所有冷/热钱包地址(如OKX已开放22个币种链上资产查询),任何人都可核验储备金与用户负债的1:1锚定关系。

  • 资金流向透明:绝大部分资产存储于冷钱包,杜绝不透明操作和期限错配操作,有效防范挤兑风险。

合规的加密托管人不会挪用或重新借出用户的加密资产,通常保持1:1全额储备除非用户有额外授权否则不会出借或者投资用户资产。同时,OKX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保护和账户安全措施,真正实现资产控制权的链上穿透。

二、金融透明度机制演进:从报表审计到链上共识

在传统体系中,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与健康度是完全依赖于监管要求(如定期财务报表)和外部审计来确保。银行或者券商等需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准则(GAAP/IFRS),定期披露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确保数据真实公允。监管机构(如美联储、FDIC)则通过压力测试、现场检查和流动性指标监控(如资本充足率(CAR)、高质量流动资产(HQLA)),对机构风险进行评估。

但是,财务报表与审计机构真的能保证绝对且真实的“安全”吗?传统体系存在的局限性又在哪里?

  • 事后审计与周期性披露:用户只能通过滞后的报表获取数据,无法实时监控资产状况。比如硅谷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仍因利率风险破产;

  • 数据不透明:传统金融的账面价值可能存在非公允估值,审计制度也存在缺陷。

  • 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等结构性问题、以及过度杠杆都可能导致挤兑或流动性危机(如银行倒闭)。

可见,在用户权益保障和系统性风险防控方面,传统金融体系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和不准确的数据指标,资产健康度需要更透明的真相。未来金融需要实时数据监控与高资产透明度,需要技术与共识来重构金融权利关系。

加密交易所引入的储备金证明(Proof of Reserves, PoR)正是打破传统局限性的方式,从而构建用户可自主验证的安全体系:

(1)资产链上化

  • 公开透明:交易所公开冷/热钱包地址,所有储备金链上可查(OKX覆盖22个币种)。

  • 刚性兑付能力:确保交易所总储备 ≥ 用户总资产,可应对极端挤兑。

  • 自主验证:任何人可核验储备金是否充足,不依赖滞后的审计报告,避免交易所挪用用户资产或操纵数据。

(2)负债验证(基于零知识证明技术)

zk-STARKs

  • 将用户资产汇总为全局负债表,确保数据不可篡改。

  • 用户可匿名验证自己的资产是否被纳入负债表。

  • 防止交易所虚增或隐藏债务(如伪造用户数量或资产规模)。

负余额约束

  • 通过数学约束确保用户资产净值不为负,避免穿仓风险。

  • 防止高杠杆爆仓引发的系统性危机(类似Archegos 高杠杆交易导致损失约360亿美元事件)。

(3)数字资产定价透明

  • 数字资产按照实时市场定价,避免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背离情况。

  • 证明即状态,防止估摸模型模糊、有可操作空间的问题。

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券商)

加密平台(交易所)

储备金机制

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净资本/客户隔离资金制度(券商)

全额准备金(1:1)

监管要求

满足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要求

多数自我披露PoR(Proof of Reserve)

资产持仓披露

非实时;定期财报(季度/年审);依赖审计机构

链上地址资产实时可见(CEX月度披露)

资产定价机制

会计准则+内部模型估值(一定的主观性)

市场定价

挤兑现象

易受信心影响发生系统性银行挤兑(如SVB)

若资金链透明且全额储备,可应对高频提现(除非被黑)

破产保护机制

存款保险(银行)、客户资产法律隔离

CEX破产用户可能变成无担保债权人(如FTX)

当每一枚代币的储备都成为可数学验证的事实,金融安全便从被动信任转向了主动共识。

三、信任重构:从“中心化信任中介”到“用户主动验证”

随着储备金证明(PoR)的应用,信任的重心从对机构依赖到对技术和数学证明的强调。用户不再需要盲目信任某个机构的安全性,而是可以借助可验证的数据来获得风险知情权。

过去,普通用户几乎不可能亲自验证交易所或者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传统金融交易记录只保存在机构的内部账本和受监管的清算系统中,并不对公众公开。向市场公开的数据往往是经过处理的、聚合后的。只有经过授权的监管者和审计师才能全面查看银行的交易明细和账本数据。

这种半封闭和半透明的金融数据实质上削弱了用户的风险知情权。虽然保护了商业机密,但是将系统性风险监测能力局限在少数机构手中,用户无法穿透验证机构真实风险敞口。当危机爆发之时,用户往往是最后的知晓者并且成为风险承担方。

传统金融

加密平台

财报频率

季度/年度

可随时生成 PoR 快照(OKX每月发布)

审计机制

四大审计+监管核查

链上公开地址 + zk-STARKs

信息颗粒度

低,依赖第三方机构

高,资产种类、地址公开可见

用户验证方式

用户自验证

传统金融的信任建立在审计报告与监管文件之上,而加密行业正通过密码学证明与链上可验证性重构安全范式。储备金证明机制(PoR)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任结构——链上可验证资产、公开钱包地址、用户可自主校验,构成了加密时代的资产安全新范式。行业标准从“信任模式”升级到了“验证模式”。

PoR是OKX资产安全的实时仪表盘,是交易所偿付能力的证明报告。用户无需依赖第三方审计,可通过OKX提供的自主验证工具穿透验证资产安全。另外,OKX PoR完整代码已通过第三方审计以及实现完全开源。用户对资金安全的信心建立在可验证的事实基础之上,这不仅仅提供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信任度,也对OKX平台形成了持续的监督。

结语:

传统金融体系暴露的并非单纯的技术缺陷,而是中心化信任模型的系统性局限——当资产安全依赖机构的自我约束与监管的事后干预,用户实质上处于风险传导链的末端。

加密交易所正在用技术建立结构性安全保障:资产控制权、偿付透明性与风险可控性的根本统一。在一个链上透明账本、用户可自主验证的交易平台上,信任不再来自机构信用背书和监管,而是来自技术与共识。用户既是参与者,更是风控体系的共同构建者。

在OKX,安全不是审计报告里的百分比数字,而是每个用户都能行使的验证权。我们相信:真正的金融安全是“亲眼可见,亲手可验”!

免责声明
本文章可能包含不适用于您所在地区的产品相关内容。本文仅致力于提供一般性信息,不对其中的任何事实错误或遗漏负责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欧易的观点。 本文无意提供以下任何建议,包括但不限于:(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或 (iii) 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持有的数字资产 (包括稳定币和 NFTs) 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甚至变得毫无价值。您应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具体情况的问题,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投资专业人士。本文中出现的信息 (包括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如果有) 仅供一般参考之用。尽管我们在准备这些数据和图表时已采取了所有合理的谨慎措施,但对于此处表达的任何事实错误或遗漏,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欧易 Web3 功能,包括欧易 Web3 钱包和欧易 NFT 市场都受单独的服务条款约束。

© 2025 OKX。本文可以全文复制或分发,也可以使用本文 100 字或更少的摘录,前提是此类使用是非商业性的。整篇文章的任何复制或分发亦必须突出说明:“本文版权所有 © 2025 OKX,经许可使用。”允许的摘录必须引用文章名称并包含出处,例如“文章名称,[作者姓名 (如适用)],© 2025 OKX”。不允许对本文进行衍生作品或其他用途。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安全特刊01-png1
机构安全特刊

安全特刊01|OKX Web3&慢雾:身经“百诈”的经验分享

引言 | OKX Web3特别策划了《安全特刊》栏目,针对不同类型的链上安全问题进行专期解答。通过最发生在用户身边最真实案例,与安全领域专家人士或者机构共同联合,由不同视角进行双重分享与解答,从而由浅入深梳理并归纳安全交易规则,旨在加强用户安全教育的同时,帮助用户从自身开始学会保护私钥以及钱包资产安全。 某一天,突然有人送你1个价值100万美元的钱包地址私钥,你会想要把钱立刻转走吗? 如果想,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2024年6月21日
1
Proof of Reserves Dec
安全指引
安全

如何防范钓鱼攻击,守护钱包安全?

一、背景介绍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的逐渐普及,用户越来越需要保护其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免受网络攻击的威胁。在这一背景下,钓鱼攻击作为一种普遍的网络欺诈手段,日益成为加密货币用户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攻击者通过虚假信息、伪装和社会工程学等手段,试图诱使用户透露私钥、助记词等关键信息,或者签署有风险的签名,从而窃取其数字资产。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针对加密货币用户的钓鱼攻击手段,包括虚假空投、诱导签名、后门工具和上供助记词等。
2024年6月24日
1
thumbnail:zero-based-bitcoin-analysis-23-commonly-used-analysis-indicators-5-kdj-cn
常见诈骗案例
安全

如何防范Web3钱包被盗?识别诈骗!

Web3钱包是我们参与去中心化世界的桥梁,但却一直有不法分子以挖矿、空投、高盈利的活动等为诱饵,引导用户点击不明链接在恶意站点授权钱包,或骗取助记词/私钥,造成用户资产损失。由于数字资产的匿名性及去中心化,被盗资产往往难以追回,请广大用户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关键词:不点不明链接、切勿授权不明项目、核对地址无误、保护私钥/助记词 诈骗案例一:引导用户点击不明链接授权钱包 诈骗手法回顾 手法一:高收益活动(虚假挖矿、空头等)引导用户打开不明链接,并授权钱包。
2024年6月24日
3
thumbnail:strategy-advanced
常见诈骗案例
防骗指南

骗子明牌:线下交易多陷阱

最近有用户反馈有不法分子线下联系用户,以低价商品利诱用户购买,用户提币至骗子账户后,却拒不发货,或者把用户拉黑、删除,使用户白白损失了资产。 ### 诈骗手法回顾 Step1:骗子通过电报、微信等社交软件与用户联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诱导用户购买充值卡、加油卡、电话卡、游戏账号、软件、手机、QQ号、手机流量等; ![线下交易诈骗-1](//images.ctfassets.net/4nqoo8go
2024年6月24日
11
thumbnail:yeeco-oec-ecological-cooperation-proposal-cn
常见诈骗案例
防骗指南

预判套路,让骗子无路可走

在数字资产交易中,骗子的套路虽然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修炼一双火眼金睛就可以准确预判骗子的套路。在此,我们总结了一些骗子的常见套路,供您参考。 ### 套路一:利诱开路,诱导用户线下交易 骗子通过电报、微信等社交软件与用户联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诱导用户购买充值卡、加油卡、电话卡、游戏账号、软件、手机、QQ号、手机流量等。用户按照骗子要求,提币至骗子账户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
2024年6月24日
OKX 20th Proof of Reserves
操作指南

账户安全提升指南

在加密资产世界中,账户安全始终是每位用户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欧易平台提供多种安全设置功能,帮助提升您的账户安全性,以下是我们为您提供的账户安全提升建议: 一、如何提高账户安全性? 在 App 端首页,点击左上角图标,选择个人资料,进入【用户中心】,选择【安全设置】-【安全中心】,在高级安全设置中,进行安全设置,以提升您的账户安全等级。 1、设置高强度密码,增强安全性 强密码是防止未经授权访问的第一道防线。建议您使用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复杂密码。确保密码长度至少为 8 个字符。避免在不同账户间重复使用密码。
2024年6月27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