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次不一样?
说实话,刚看到又一个50万美元的活动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来了"。但深入研究后发现
@MorphLayer x @Bantr_fun 这次玩法确实有点意思——
它可能是我见过的第一个真正尝试解决"内容农场vs真实贡献"这个行业痛点的大规模实验
1️⃣先说 Morph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项目还不够熟悉,但它的技术路线其实挺有野心的:
混合设计:Optimistic Rollup + ZK 争议证明,试图兼顾性能和安全性
资金实力:2024年3月拿到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的1900-2000万美元种子轮
当前状态:主网已运行,TVL约9500万美元,在L2中排名第58位
Morph 最聪明的地方是选择了"消费者金融"这个差异化定位。在 Arbitrum、Optimism 都在卷 DeFi 的时候,专注支付和小额交易场景,确实找到了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
2️⃣Bantr 更有意思。它把自己定义为"影响力-产品使用引擎",核心是量化创作者的"心智份额"(Mindshare)转化为实际链上行为的能力。
Impact Share 公式:影响份额 = 心智份额 × 个人乘数 × 社区乘数
这个设计很巧妙:
纯内容输出只能拿基础分
必须自己用产品才能提升个人乘数
带动粉丝使用才能获得社区乘数
如果这个模式被证明可行,我们可能正在见证:
Web3营销从"流量思维"向"价值思维"的转变
创作者经济从"粉丝数量"向"转化质量"的升级
协议增长从"补贴战争"向"生态共建"的进化


1.18万
24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