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itrum :从课堂作业到扩容之王的传奇故事」 #区块博士讲讲web3背后的故事 缘起:三位学者的"不务正业" 故事要从2015年的一间普林斯顿课堂说起。当时的计算机科学教授Edward Felten在讲授一门本科课程时,突发奇想地把"把以太坊搬到链下"当作期末项目布置给学生。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课堂作业,后来竟成为了价值数十亿美元 @arbitrum 项目的雏形。 这位Felten教授可不是普通人物,他曾是奥巴马政府的副CTO,从2011年就开始研究区块链经济学。在白宫工作期间,他深刻意识到扩容将是智能合约走向大众的最大瓶颈,立志要让智能合约"像早期互联网一样可交互"。 与他携手的两位伙伴同样不简单!Steven Goldfeder是研究隐私货币的加密学博士,对"可扩展且可隐私"的智能合约近乎痴迷;Harry Kalodner则是专攻区块链经济激励机制的博士生,后来成为2018年USENIX重磅论文的第一作者。 @arbitrum @arbitrum_cn @KaitoAI #区块博士讲讲web3背后的故事
学术突破:一篇改变行业的论文 2018年8月,三人在USENIX安全会议上发表了那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Arbitrum: Scalable, Private Smart Contracts》,首次提出了AVM(Arbitrum虚拟机)与挑战-仲裁机制。这不是普通的学术论文——它是第一个公开可查的完整rollup技术蓝图。 有趣的是,当Pantera Capital想要投资时,要求团队必须把论文代码在AWS测试环境中跑通。Goldfeder接下了这个挑战,48小时不眠不休地修复兼容性bug,最终成功拿到了term sheet。这份3.7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标志着 @arbitrum 从纯学术研究正式走向商业化。
技术路线的关键抉择 在扩容方案百花齐放的2019年,为什么 @arbitrum 选择了Optimistic Rollup而不是当时学术界更热门的Plasma或ZK方案? 答案藏在创始团队的深度思考中:他们认为在以太坊PoW时代,Fraud Proof比ZK证明能更快落地。更重要的是,Arbitrum设计的多轮争议游戏可以用WASM运行,让验证代码用通用语言开发而非定制汇编,这为长期维护奠定了基础。 这个技术选择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 @arbitrum 采用的多轮交互式Fraud Proof可以将争议范围缩小到单条指令,而竞争对手Optimism的单轮Fraud Proof虽然速度快但费用更高。
"扩容大战":开放vs渐进的正面对决 2021年的L2大战堪称区块链史上最激烈的技术竞争之一。当Arbitrum在8月31日正式开放主网时,选择了"大开放"策略——一次性开放400+个DeFi项目部署,24小时内就吸引了290万美元的TVL。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ptimism仍采用白名单模式,只有少数协议可以使用。这种"开放式生态vs渐进式上线"的对决,最终以 @arbitrum 的胜利告终。截至2025年8月的实时数据显示: @arbitrum 日交易量296万笔,活跃地址42万,TVL达41.2亿美元,全面领先Optimism。 主网启动当天还有个有趣的细节:Felten在办公室饮水机上贴了"Nitro Fuel"的标签,暗示未来的升级计划。这个梗一直延续到2024年,还会出现在官方博客中。
DAO治理的"翻车"与自救 2023年3月16日, $ARB 代币的发布本应是 @arbitrum 的高光时刻,却变成了一场治理风波。基金会宣布12.75%(10亿枚)的代币进行空投,同时将 Arbitrum One/Nova转为DAO治理。 但首个提案AIP-1却要求基金会先动用7.5亿枚 $ARB ,引发了社区"先花钱后表决"的强烈争议。面对社区的反对声浪,基金会最终被迫拆分提案、引入4年锁仓机制,并将提案门槛从500万ARB降至100万ARB。 这次"翻车"反而展现了去中心化治理的自我纠错能力。
技术突破:"阿波罗计划"级别的升级 @arbitrum 的技术发展史上有三个关键突破点,每一个都堪称里程碑: 1. Nitro升级(2022年8月31日):被团队自豪地称为"L2的阿波罗计划"。这次升级换用WASM内核加calldata压缩,官方宣称吞吐提升7-10倍,费用大幅下降。最戏剧性的是,整个网络停机迁移在一天内完成,没有出现任何重大问题。 2. Orbit发布(2023年10月):允许任何项目用Nitro堆栈发布自定义L3。CEO形容这是"让开发者可以自行拥有DAO级别的功能"。 3. Stylus上线(2024年8月):在EVM旁并行运行WASM VM,开发者可以用Rust/C/C++写智能合约。官方案例显示,复杂加密算法的gas成本显著降低。
从学者到领跑者 回望这段传奇历程, @arbitrum 的成功并非偶然。从2015年的课堂作业到2025年的扩容之王,这个项目完美诠释了"学术驱动→资本助推→生态飞轮"的发展路径。 三位创始人深厚的学术背景让他们能够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保持前瞻性,而对以太坊生态的长期信仰则让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每一次关键抉择——无论是多轮Fraud Proof的技术选择,还是"大开放"的上线策略,亦或是DAO治理风波后的自我纠错——都体现了这个团队既冒险又务实的特质。 正是这一连串看似不经意却又精准的抉择,让 @arbitrum 在群雄逐鹿的L2战场上脱颖而出,成为了以太坊扩容故事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
@arbitrum Polkadot @Polkadot 的传奇历程:从分叉之痛到多链之王 #区块博士讲讲web3背后的故事
Polkadot @Polkadot 的传奇历程:从分叉之痛到多链之王 🎭 序章:以太坊CTO的"叛逆"之路 2017年,当整个加密世界还在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扩容问题争论不休时,一个叫做 Gavin Wood 的程序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离开自己亲手打造的以太坊,去创建一个更好的区块链世界。 这位以太坊的前CTO不是因为愤怒而离开,而是因为野心。他看到了区块链世界的一个致命问题:所有的区块链都是孤岛,就像古代的城邦国家,各自为政,无法交流。
1.97万
74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