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困在孤岛上太久了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 Malda 的方案时,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 这 TM 早该有人做了! 做了这么多年 DeFi ,我太清楚「碎片化」这三个字有多痛苦了: 你在以太坊上存了 USDC,想在 Arbitrum上 借款?对不起,得先跨链。 你在 Base 上有抵押品,想在 Optimism上借钱?对不起,再跨一次链。 每一次跨链,都要经过那些让人提心吊胆的第三方桥。 我们就像被困在一个个孤岛上,明明都在同一片海洋里,却无法自由流动。 这就是DeFi的现状:碎片化、低效、复杂。 而Malda说:我要把这些孤岛连起来。 跨链桥:一个永远的痛 为什么碎片化这么要命? 安全黑洞: Ronin桥被黑(6亿美金蒸发)、Wormhole被攻击(3.2亿美金消失)、Nomad桥漏洞(2亿美金被盗)……每一次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跨链桥成了DeFi最薄弱的环节,因为它依赖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多签、验证者),而这恰恰违背了DeFi的初衷。 用户体验灾难: Approve → 等待确认 → Claim → 耗时十几分钟……这哪里是DeFi?简直是折磨。 Malda的破局:统一流动性池 Malda没有优化跨链桥——而是直接绕过了它。 核心方案:统一流动性池(Unified Pools)。 你在以太坊、Arbitrum、Base、Optimism的流动性汇集成单一池。 在以太坊存USDC → 直接在Arbitrum借款(无需跨链); 在Base有抵押品 → 直接在Optimism借贷(无需桥)。 所有链像一条链般无缝运作。 ZK证明:让信任变得多余 关键问题:如何同步多链状态? Malda的答案: 主链(Host Chain) 记录全局借贷活动。 扩展链(Extension Chains) 定期向主链发送ZK证明(数学验证链上活动真实性)。 主链验证ZK证明后更新状态。 结果: 全程 trustless(无需信任第三方); 安全性由数学保证(ZK证明无法伪造)。 Rollup演进的启示 Malda的设计让我想起Rollup的技术进化史: Plasma → 数据可用性缺陷 ❌ Optimistic Rollup → 7天挑战期延迟 ❌ ZK Rollup → 即时提款 ✅ ZK证明再次证明其威力:...
6,179
4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