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链上支付,清算 Web2 思维 2008 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比特币收获第一批对法币系统失望的普通用户,走出加密朋克的小众社群。 与之同时,FinTech (金融科技)一词也从 08 年渐变流行,几乎和比特币同期,这可能是凑巧。 还可以更巧,2013 年,比特币第一个牛市来临,价格突破 1000 美元,#FinTech 也开始主流化,当时风光的 Wirecard 和 P2P 日后陨落,余额宝定义互联网时代的收益系统, 推特创始人 Jack 新支付方案 Square 估值突破 60 亿美元。 这并不是人为制造,从 1971 年以来,黄金价格和美债规模增长率几乎同步 8.8% v.s 8.7%,黄金美元之后是石油美元,新能源美元会是稳定币吗? 在监管看来,Fintech 是银行业的救赎,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做或者补充金融体系,希望在盘根错节的政商关系中再造一个互联网化的金融体系。 从支付领域入手,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收单、聚合、P2P、跨境结算,以及小贷业务,跨越边界和混业经营,造就了无尽的繁荣或危机。 可惜,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正在改变银行和背后的传统金融体系的是区块链实践,从边缘到主流化,一切发生在监管之外。 图片说明:支付系统进化 图片来源:@zuoyeweb3 ## 支付根植于代码而非财务 收益型稳定币以 USDT 进行分红为成熟期判断标志。 支付,在过去的数百年间,都是以银行业为核心运行,一切的电子化、数字化或互联网化,都是为银行业添砖加瓦,直至区块链的出现。 区块链,尤其是稳定币塑造了一个被颠倒的世界,把支付、清算和结算的顺序完全逆转,只有确认可进行清结算,才能完成支付流程。 在传统的银行体系内,支付问题本质上是前端转账和后端清算的二分流程,银行业处于绝对的中心。 在 Fintech 思维下,支付流程是聚合和 B 端服务业,互联网的获客思维要求不放过任何收单流量,流量决定 Fintech 企业面对银行的底气,Fake it till Make it,网联和保证金都是被接纳的最终结果。 在区块链的思维下,USDT 等稳定币系统,#Tron 作为最早的稳定币 L1,以太坊作为大额清结算系统,实现了本该由互联网实现的“可编程性”。 互不联网是平台跑马圈地的外在表现,核心是美元的互联网化程度不足,触网永远只是法币体系的补充,...
1.7万
0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