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为什么会盯上 Aethir?——一场关于云算力的自白 说实话,Aethir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并没有多在意。毕竟,这年头打着「去中心化」「AI + 云算力」旗号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点进 Aethir 的官网,翻了翻他们的数据仪表盘,顺手查了下 $ATH 的链上表现,反倒让我陷进去了。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事还真得从我的投资习惯说起。 项目概述:数据会说话 Aethir 是近年来在去中心化算力赛道中表现突出的项目之一。它的定位很明确——为企业级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 GPU 云算力服务,并通过代币 $ATH 进行结算和激励。2024 年 Q2 实现了 3,267 万美元的总营收,Q3 预计能到 3,893 万美元,环比增长 20%。月度营收也创下历史新高,Q3 平均约 1,300 万美元,年化经常性收入(ARR)突破 1.55 亿美元,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这些数字很难让人不心动。 更让我在意的是,Aethir 的营收背后不是「空气」,而是实打实的 GPU 算力服务。平台已经部署了 436,859 个 GPU 容器,覆盖全球 93 个国家,累计交付算力时长超过 11 亿小时。你说这样的规模,是不是有点东西? 行业变迁:从「炒币」到「拼实力」 项目有没有现金流、能不能落地、有没有真实的业务模式,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Aethir 正好踩在了这个风口上。它不是单纯卖 GPU 算力,而是把 GPU 这种现实资产「上链」,让每一份算力都能被追踪、被结算、被质押。更有意思的是,Aethir 还和 Chainlink、EigenLayer 这些行业大佬合作,甚至成了第一个在 Pendle 上线的 depin 资产项目。要知道,Pendle 对合规要求极高,这种「背书」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Chainlink 最近加入 AI Unbundled,也给 Aethir 带来了新的叙事机会。$ATH 代币正逐步往 DeFi 和 RWA(现实世界资产)靠拢,利用 Chainlink 的技术背书,提升主流市场合规性。GPU 上链、算力上链的模式已经被市场普遍接受,ATH Vault 和 eATH 的创新也为后续 DeFi 扩能打下了基础。 真实营收 VS 概念项目 Aethir 一直强调企业级算力供应的战略方向,...
6,019
1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