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主流比特幣覆蓋率存在差距,使機構投資者面臨風險
根據比特幣分析公司 Perception 的數據,第二季度對 18 家主流新聞媒體的調查記錄了 1,116 篇比特幣 (BTC) 故事,並測量了 31% 的積極、41% 中立和 28% 消極的情緒。
數據顯示,廣泛報導市場的以金融為重點的媒體與很少涉及它的傳統出版物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稀疏覆蓋
Perception 統計了《華爾街日報》的 2 篇比特幣文章、《金融時報》的 11 篇和《紐約時報》的 11 篇比特幣文章。這些總數落後於樣本中所有以金融為導向的出版物,甚至落後於中端綜合媒體。
依賴這些報紙獲取市場情報的受眾幾乎沒有收到任何關於該資產在本季度再次跑贏大盤指數的資訊。該報告將這種不匹配稱為“編輯盲點風險”,因為機構投資者可能會根據不完整的資訊做出投資組合決策。
高流量業務渠道推動了最具建設性的覆蓋率。福布斯製作了 194 篇比特幣故事,正負比約為 1.8:1。與此同時,CNBC 以 2.5:1 的比例發佈了 141 個專案;Fortune 提交了 117 篇文章,這些文章略微偏正。
這些媒體專注於採用指標、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國庫分配和採礦經濟學,將比特幣展示為一種可行的巨集觀資產,而不是一種新奇事物。
消極框架聚集在其他地方。《獨立報》以 2.3:1 的負面傾斜率報導了 45 篇報導,而福克斯新聞和巴倫週刊的報導數量較小,但持類似的懷疑態度,重點關注犯罪、網路安全漏洞和價格波動。
Perception 將報導分為三個敘事集團:熱情的採用(福布斯、CNBC)、任性的極簡主義(WSJ、FT、NYT)和由傳統大眾興趣媒體領導的持續懷疑。
信息不對稱
根據該報告,這種背離很重要,因為大盤數字資產現在的交易流動性與一些 G-10 貨幣相當,而交易所上市的現貨 ETF 在本季度的交易量創下歷史新高。
僅監控低容量出版物的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會錯過高容量群組近乎實時記錄的監管動態、資金流數據和公司財務變動。
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覆蓋率劃分既帶來了風險,也帶來了機會:依賴於供應不足的管道的機構面臨風險,而關注密切關注市場機制的媒體的讀者則有機會。
由於每個季度的情緒和故事計數都可以量化,投資組合團隊可以將媒體曝光與價格行為進行基準比較,並相應地調整他們的資訊來源。
The post 調查發現主流比特幣覆蓋率存在差距,讓機構投資者暴露在風險之中 appeared first on Crypto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