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季還是山寨祭?為什麼牛市更容易虧錢?

山寨季還是山寨祭?為什麼牛市更容易虧錢?

文章來源:話李話外

今天又是一個雨天,所以小盆友沒有鬧著要出去玩兒,而是老實坐在桌子前面畫畫,我也正好可以在家裡隨便再寫寫文章。寫文章的時候,正好外面電閃雷鳴,於是我問她:你知道為什麼天空會出現閃電嗎?

她擡頭像看傻子一樣看我一眼,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因為天上有充電寶啊。

這個答案倒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不過我也沒有立刻指正她,畢竟對於一個幼兒園的小盆友來說,我感覺她的這個回答也挺有創意的,等晚上我有時間再給她補習一下雷電的相關知識吧。

回到市場。隨著比特幣再次創新歷史新高,最近幾天 ETH 也漲勢不錯,目前價格維持在了 3000 美元附近的水平,希望這種勢頭還能夠繼續堅持吧,如果 ETH 能夠繼續突破並上漲,我們可能就會再次迎來一次新的迷你型山寨季。

其實過去的挺長一段時間以來,山寨季(Altcoin Season)這個話題已經被不少人談論過很多次了,甚至還有點兒“狼來了”的意思,現在只要是再提什麼山寨季,大部分人會表現的嗤之以鼻,因為每次大家對山寨季都是滿懷期待,但每次又都是讓人感到失望和落差。因此,現在基本形成了一種比較統一的觀點(大部分人會認可的觀點),即傳統意義上的山寨季(大致的表現為全面性山寨幣出現輪動式普遍暴漲的行情)已經難以再重現。

包括前幾天群裡的部分夥伴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有人也調侃道,山寨季不如改成山寨周、山寨日、山寨秒……

與其說大家一直在期待山寨季,倒不如說大家也只是在期待牛市期間可以更容易地賺到錢而已,但市場往往都不會按大部分人期待的那樣走,當大部分人開始做多的時候,大概率就會跌,反之亦然。正如我們在較早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的一句話:市場的主要邏輯或玩法,是讓儘可能多的人虧錢。

比如前幾天多次出現在漲幅排行榜裡面的 BANANAS31,昨天(7 月 11 日)在被拉到階段性高點以後,在大家情緒被拉滿的時候,今天就開始了暴跌,單日跌幅達到了 77%。如下圖所示。

不得不讓人有些感嘆,昨天還是“山寨季”,今天直接成了“山寨祭”,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利用牛市輕輕鬆鬆地賺錢,但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在牛市實現了輕輕鬆鬆地虧錢。

本來熊市的時候大家都不賺錢,彼此看起來都很平等,也都窮的好好的,但到了牛市期間反而虧錢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個問題我們在過往的文章中也討論過多次,簡單來總結就是:

因此,在這件事情上面,我們首先需要儘量克服的就是自己的 FOMO 心態。也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7月10日)中提到的:只要市場還在,那麼我們就不會缺少交易的機會,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堅持下去而不被市場淘汰。如果你的倉位管理做的不夠好或不夠自律,導致自己的投資組合損失掉(或被套)了大部分的資金,那麼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再去抓住新的、甚至更好的機會。

繼續回到山寨季的話題。雖然人們期盼的“山寨季”經常會變成“山寨祭”,但正如我們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如果這幾天的這種上漲勢頭還能夠繼續堅持,尤其是 ETH 能夠繼續進行突破並上漲,我們可能就會再次迎來一次新的迷你型山寨季。

關於迷你型山寨季只是我們自己在之前文章中的一種定義,相較於傳統山寨季的區別是:全面性山寨幣輪動式暴漲的盛況變成了結構性行情,即變成了某個板塊(比如 AI、RWA)的短暫爆發、或者是個別項目(比如 PEPE、TRUMP)在特定的階段性小週期下出現巨大的漲幅。

記得在 7 月 1 日的文章中,我們整體上談論了一下第三季度可能面臨的情況,大致集中在幾個方面:

- 今年的第三季度從大週期級別來看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市場時期,我們不妨稱之為:加密監管與市場變革的交匯季。不論是宏觀層面、政治層面、政策層面、市場層面……我們都可能繼續見證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 如果接下來基於各種宏觀或政策等方面的發展走向無法滿足市場的預期(出現新的黑天鵝),那麼就不排除第三季度開始會再次經歷一波兒回調或比較大的波動行情。但假如劇本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很有可能繼續會在第三季度看到比特幣繼續突破新的歷史高位。

- 假如接下來比特幣能夠繼續類似上一輪牛市一樣(把現階段的行情與 2021 年 9 月份的行情做比較)第二輪創下新高,那麼,後面大概率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就會出現下降,屆時我們就有機會第 4 次看到迷你型山寨季機會。

 

- 除了比特幣外,山寨幣方面如果希望再次分配一些倉位,那麼最好是集中在諸如 Stablecoin、RWA 等這樣的敘事領域。以 Stablecoin 為例,諸如 AAVE、ENA等與穩定幣相關的項目依然會有一定的表現空間。

而從最近兩週市場的實際走勢來看,由於宏觀及政策方面整體相對比較樂觀(並未出現什麼新的黑天鵝),比特幣再次突破歷史新高比我們原本預期的時間要更早一些,以太坊也開始突破了關鍵的短期阻力位,而不少山寨幣的漲幅也超過了 10%,比如,我們提到的 AAVE 最近 7 天的最高漲幅為 18% 左右、ENA 最近 7 天的最高漲幅為 50% 左右。

雖然由於這幾天的上漲,不少人的情緒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但我們目前還是會繼續保留之前文章中的觀點不變:整體上我們會對第三季度的行情保持謹慎態度。如果 Q3 比特幣真的能夠達到 13 萬美元附近的位置,那麼大概率會繼續出現一些山寨機會,但隨後有可能會再經歷新一輪的階段性小回調或震盪行情,時間可能會維持 1–2 個月,且不排除比特幣可能會回調到 10 萬美元附近,而山寨幣則可能會重新面臨至少 20–30% 幅度的回調。

也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7月10日)中提到的,對於賺錢這件事情,有人看重的是當前的價格貴賤,而有人看重的則是週期的規律。不管是長期交易也好,中短期交易也罷,一定需要想清楚,正確的時候能夠(目標)賺到多少錢、錯誤的時候能夠(接受)虧損多少錢。機會和風險往往是成正比的,暴漲是為了更好地暴跌、暴跌是為了更好地暴漲,牛市的後期守住收益比冒著更高風險去賭更重要。

很多人在面對市場超預期變化的時候,總是會習慣性地說這麼一句話:“這次好像不一樣”,但就人性而言,似乎每次都沒有什麼是不一樣的。正好昨天群裡我看大家日常討論的時候,有夥伴說了一句比較應景的話:散戶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看別人賺錢了再買,看自己虧錢了再賣。

我覺得上面這句話描述的比較形象。記得今年年初,比特幣 10 萬美元市場情緒相對比較高的時候,不少人因為錯過而信誓旦旦地說,只要比特幣跌到 7 萬就買。結果後來比特幣真的跌到了 7 萬美元附近,但買比特幣的聲音基本聽不見了。再比如,去年(2024)比特幣從 7 萬跌到 5 萬的時候也是如此,等到真的跌了的時候,很多人反而也都不會再去買了。

同樣的問題,假如接下來比特幣有機會繼續漲到 12、13 萬美元,隨後重新跌到 9萬、10 萬美元附近,那麼,你會考慮買嗎?

我估計大部分踏空的人依然是不會買的,而且越到牛市的後期,這種買入的階段性風險就會越高,尤其是對於那些短期交易目標的人而言,他們會繼續認為比特幣已經漲這麼多了,接下來的漲幅肯定有限,不如直接再去買一些博主推薦的山寨或土狗博一下機會。

但針對山寨幣,我們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也討論過多次,一段時期以來,其實對於大多數山寨幣來說都是非常艱難的,在宏觀環境的影響、市場結構的變化且流動性嚴重被稀釋的市場條件下,我們很難去提前準確預測到下一個爆款炒作的項目(代幣)是什麼,似乎也只有那些擁有創收能力的產品(項目)還可以值得中長期去期待一下。

這裡我們簡單舉幾個項目的例子:

比如,一段時期以來,價格方面整體表現比較好的 Hyperliquid(HYPE),目前已經成為了 Fees 最高的 dApp 之一。如下圖所示。

但因為該項目現在的市值已經達到了 155 億美元(當前市值排名第 11 位、價格為 47 美元),Mcap/TVL 比率為 33.39,雖然也許還會有一定的上漲機會,但我們認為短期內的上漲空間已經有限,這樣的項目如果你現在還想參與,那麼似乎就應該適當降低自己的收益計劃目標。

再比如,Pendle、AAVE 等項目也是我們之前文章中數次提到過的項目,包括在 3 月 28 日的文章中我們談論到:拋開價格因素不談,Pendle、AAVE 等此類的項目,我一直都認為他們是屬於好的項目範疇,因為他們自身就能夠產生可持續的收入。如下圖所示。

目前,Pendle 市值排名在 101 位、Mcap/TVL 比率為 0.13,AAVE 市值排名在 29 位、Mcap/TVL 比率為 0.16。因此,就以上的幾個項目而言,如果你希望在收入 + 市值這個維度來挑選參與的項目,那麼理論上來看,似乎 Pendle 或 AAVE 的機會看起來更大一些。

當然,上面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舉例,是基於項目的收入 + 市值這兩個單一維度來考量的,你可能還需要結合其他的維度或指標進行更多維度的綜合考量,來提高自己的投資勝率,比如代幣的解鎖方面、產品的路線圖方面、項目的投資/合作方面等等。

且上面我們提到的 Hyperliquid、Pendle、AAVE 均是屬於 DeFi Yield 賽道下的項目,同時,我們在之前那篇文章(即我們上文提到的 3 月 28 日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從中長期敘事角度來看,DeFi、Stablecoin(穩定幣) 和 RWA 是今年比較值得期待和關注的敘事。

關於 Stablecoin(穩定幣)的話題我們前些天的文章裡面已經談論過不少了,這裡我們繼續再來簡單聊聊 RWA。比較長一段時期以來,RWA 這個領域似乎很多人(散戶)都不看好,但一些大公司則在持續佈局,比如之前貝萊德推出了自己的鏈上基金、摩根大通正在 Base 平臺上推出一款穩定幣、Robinhood 正在將代幣化股票引入鏈上……

我們預計,隨著今年開始越來越多公司參與到代幣化的這個事情上面(目前很多公司主要是基於股票市場進行炒作),最終這種炒作效應有可能也會重新迴歸到加密領域一部分,並對 RWA 賽道相關的部分代幣產生一些比較積極的影響。

也就是說,今年的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RWA 敘事理論上是值得大家去關注一下的。當然了,現在我無法直接告訴你買哪個 RWA 代幣會賺錢,這裡我們也僅是提供一種思考或者思路。根據 Coingecko 數據平臺的顯示,目前 RWA 概念下的項目已經超過 500 個,如果你對此類項目感興趣,那麼不妨可以重點通過兩個角度去進行研究和關注:

一是那些已經具有比較成功產品的 RWA 項目。

二是有能力持續吸引更多鏈上資金加入的 RWA 項目。

不過,為了便於部分新夥伴去研究,這裡我們也不妨簡單給大家列出幾個相關的 RWA 項目:

比如 Ondo Finance,前幾天在 Cointelegraph 裡面看到一篇報道說,他們將收購一家合規券商平臺 Oasis Pro,並計劃在未來數月內推出面向非美國用戶的代幣化股票交易服務,這也意味著 Ondo 正在加大力度佈局代幣化業務。目前,Ondo 已經擁有了 OUSG(短期國債)、USDY(收益型美元)等代幣化債券產品,同時他們還計劃推出專屬的跨鏈橋接工具強化資產轉移,並聯合 Pantera 推出 2.5 億美元 RWA 投資基金。整體而言,Ondo 作為目前的鏈上美債龍頭地位是看起來還是穩的。

比如 Backed Finance,最近非常火爆的 xStocks 就是由他們推出的產品,xStocks 是一系列由真實股票 1:1 抵押的代幣化證券,該產品在 6 月底正式上線,截至目前已推出超過 60 多種代幣化股票,包括 Apple、Tesla、Nvidia 等,預計今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他們會繼續擴展到更多的 DeFi 平臺。不過目前該項目還沒有推出自己的平臺或治理代幣,只有 xAssets(即 tokenized real-world assets,代幣化的現實資產)。

再比如,Chintai Network(他們計劃將 RWA 資產引入比特幣生態)、Robinhood(Tokenized Stocks 的主要推動者之一)、Lendr Fi(據說主網即將上線、將引入名為 LsRWA 的流動性代幣參與協議抵押與收益)……等等,感興趣的小夥伴大家可以由此去做進一步的擴展關注。

今天就聊這些吧,正文中涉及到的圖片/數據引用來源已經補充到了話李話外 Notion 裡面,以上內容只是個人角度觀點及分析,僅作為學習記錄和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查看原文
1.55萬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