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有點涼,但消息很火,今晚聊兩件把科研和隱私都拉進“可用區”的大事:@zama_fhe 的FHE加速衝線,和 @BioProtocol 把生物科研的資金與IP搬上鏈的全棧改造 先開個小竈:FHE是“數據不解密也能算”的硬核黑科技,關鍵卡點叫boootstrapping(給密文“洗噪音”的步驟),之前慢得要命,一上量就卡脖子。現在直接一腳踢開門: • bootstrapping:2021 53 ms → 今天 0.9 ms,56x 提速 • 64位加密加法:2022 2000 ms → 今天 8.7 ms,230x • 64位加密乘法:2022 13000 ms → 今天 32 ms,400x 這意味著啥?機密交易的tps從 2022 的 0.1 → 今天 230,跑過以太和一票L2。路線圖寫得明明白白:很快 1000 tps,往前走到 2029 上專用FHE ASIC,直指 100k tps。隱私要有用,先得夠快,這條線現在速度拉滿 再把鏡頭切到科研一線。大多數人以為科學只發生在鎖著的實驗室裡,其實數據、樣本、生活日誌、臨牀讀數,才是決定“能不能復現、能不能落地”的泥瓦與鋼筋。@BioProtocol 把這堆“亂中有序”的現實資產,做成鏈上可協作的科研操作系統: • 資金與IP一體化上鏈,BioDAO把研究者、出資方、患者坐到同一張桌子 • IP可被拆分、代幣化、流轉;實驗與驗證有統一的、可審計的輸出 • AI輔助的研究漏斗、社區驅動試驗、去中心化治理,研究從立項到驗證一路通 • $BIO:質押→BioXP、Launchpad 入口、IP‑NFT分潤,參與不是嘴上說說,能真分賬 • 還有一句我挺喜歡的標語:“Some logs add time. Some logs add truth” 把飲食、睡眠、運動、社交這些影響衰老的變量標準化記錄,關聯臨牀讀數,給每次試驗打上可複用的“真相水印”,不是擺樣子的log,是能反覆複用的資產 把兩條線拼起來看,味兒就對了: • 採集:個體生活日誌、實驗數據、臨牀指標按協議標準化,上鏈留痕 • 計算:用FHE在加密態下跑AI和統計分析,醫院、研究所、BioDAO彼此不暴露底層數據也能協作 • 結算與確權:成果沉澱為IP‑NFT,分成、激勵、質押、治理全鏈路透明,既可審計,又保護隱私 • 支付與合規:機密轉賬 230 tps...
查看原文867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