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金,更少代幣? 不難理解,較大的募資往往主導了人們的注意力——大型輪次如同即時的信號增強,吸引用戶(通常是正確的)期待隨之而來的豐厚空投(如果有代幣即將推出,為什麼會低於最新估值交易呢?) 權衡: 募資越大,代幣的分配通常越緊縮。無論是 sybils 還是資本結構的限制,大多數高知名度的空投最終都會被大量稀釋。一旦資本被鎖定,幾乎沒有空間留給慷慨的社區份額。 這就是為什麼像 Hyperliquid 和 Kaito 的故事如此突出。 兩者都實現了自我增長。兩者都做出了有意義的回饋。 Hyperliquid 釋放了 30% 的供應量,並且完全是自我增長的。 Kaito 僅籌集了 1000 萬美元,但仍然將 10% 分配給其社區(是的,實際上只有 3% 被認領,我知道,但仍然如此)。 如果: 較小的募資實際上可以證明是一種競爭優勢——給予團隊更多的靈活性來獎勵早期採用者,並創造那些將農民轉變為長期傳道者的成功故事,吸引下一波信徒? 從這個角度看,幾個當前的項目脫穎而出,值得關注: - Ethos(約 200 萬美元籌集) - Abstract(約 1100 萬美元) - Theoriq(超過 1000 萬美元) - OpenLedger(超過 800 萬美元) - Mitosis(超過 700 萬美元) 我沒有答案,但我會將這個假設標記為未來的收據。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