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有 Michael Saylor。 但以太坊背後那個人,是 Joseph Lubin。 他資助了 Vitalik,他打造了 MetaMask 和 Infura,而現在,他擊敗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1/13)
Joseph Lubin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主修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 他曾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工作,後來成為高盛的副總裁。 但一切在 2011 年發生了變化 ——他讀了比特幣白皮書。 (2/13)
2013 年,他在多倫多的一次加密貨幣聚會上,遇到一個 19 歲的年輕人 —— Vitalik Buterin。 Vitalik 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可編程的區塊鏈。 Lubin 選擇相信他。 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加入了創始團隊,幫助以太坊正式啟動。 (3/13)
但事情很快變得複雜。 2014 年,在瑞士的一次會議中,以太坊初始團隊發生了分裂。 他們爭論以太坊到底應該是一個非盈利基金會,還是一個盈利公司。 Vitalik 最終移除了 Charles Hoskinson 和 Amir Chetrit。 (4/13)
Lubin 留了下來。 他投入了數十萬美元,推動與美國監管機構的合規溝通, 還幫助以太坊在眾籌中籌集了 31,000 枚比特幣。 正是這筆資金,使以太坊在 2015 年正式上線。 (5/13)
在以太坊上線的同時,Lubin 已經在為未來佈局。 他創辦了 ConsenSys —— 一個構建以太坊生態的公司。 MetaMask、Infura,以及幾十個項目,都是在那裡誕生的。 ConsenSys 成為了以太坊的基礎設施。 (6/13)
2017 年,隨著 ICO 熱潮來襲,以太坊大爆發。 ETH 突破 \$1,000, 所有創業公司都想發幣。 ConsenSys 快速擴張。 《福布斯》估計 Lubin 的淨資產達 10 億到 50 億美元。 (7/13)
然後,市場崩了。 2018 年,ETH 跌幅超過 90%。 ConsenSys 每年燒掉超過一億美元,卻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 Lubin 解僱了一半員工,關閉了幾十個項目,公司重組為“ConsenSys 2.0”。 (8/13)
到了 2020 年,他將公司一分為二。 MetaMask 和 Infura 被剝離,移入一個新的美國實體。 摩根大通成為其 10% 的股東。 而原來的老員工,一無所有。 (9/13)
早在 2015 年,Lubin 曾承諾他們的股權不會被稀釋。 但 2020 年時,確實被稀釋了。 35 名早期員工在瑞士起訴他。 2024 年,他們又在紐約再次提起訴訟,要求分享 MetaMask 的權益。 Lubin 迴應:他們不配,只是想撈一筆。 (10/13)
與此同時,監管壓力持續升溫。 自從以太坊轉向 POS(權益證明)後,SEC 暗示 ETH 可能被認定為證券。 這可能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所以,Lubin 先發制人,起訴了 SEC。 2024 年,他將 SEC 告上法庭,主張以太坊不屬於其管轄範圍。 (11/13)
最好用的三款MEME交易工具 GMGN 目前適合所有小白剛入門使用的工具: 交易快人一步,pepe機器人: AXIOM 目前meme工具中交易速度最快: 建議收藏
🚀 常用交易所: 歐易: 🚀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