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上涨8倍,谷歌光环与千万TPS豪言加持,新型L1 Keeta是潜力股还是炒概念?

作者:Frank,PANews

加密市场从不缺“屠龙勇士”的故事,而近期的Keeta Network,无疑是那个试图再次挥剑斩向支付领域“不可能三角”的最新挑战者。凭借“千万TPS”、“内置合规”等高调叙事,及其代币KTA自5月以来最高8倍的惊人涨幅,Keeta迅速聚拢了市场的目光与资本的追捧。

然而,在这耀眼的谷歌前CEO投资光环之下,Keeta究竟是名副其实的潜力独角兽,还是又一场精心编织的“空气盛宴”?

千万TPS,是噱头还是实力

Keeta Network自我定位为一个革命性的Layer-1解决方案,旨在统一全球支付网络并赋能RWA的高效流转。其核心技术目标包括:实现高达1000万TPS的交易处理速度、400毫秒的交易最终确认时间、极低的交易费用(官方称仅需几美分),并原生集成多代币支持、可扩展权限系统、原子交换以及通过X.509证书实现的数字身份与KYC/AML合规框架。部分早期资讯甚至提及过5000万TPS的更高目标。

在探讨实现可能性之前,我们或许需要了解下1000万TPS是何种概念?对比传统支付巨头,例如支付宝在“双十一”等峰值期间公布的交易处理能力约为每秒54.4万笔,Visa全球网络的平均处理量约为每秒数千笔,峰值可达数万笔。Keeta宣称的1000万TPS,不仅远超这些中心化支付巨头,也大幅领先于现有主流公链(如Solana宣称约6.5万TPS)。

如此巨大的数量级差异,不禁让人对其技术指标的真实性与可实现性产生疑问。这究竟是区块链底层原始吞吐能力的理论上限,还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应用层处理能力?

从技术路线上看,Keeta白皮书阐述其采用了dPoS共识机制与一种“虚拟有向无环图”(virtual DAG)的混合架构。dPoS机制本身在EOS、Tron等公链中已有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高效率,但潜在风险是可能因区块生产者数量有限而导致一定程度的中心化。DAG结构,如IOTA、Nano等项目曾尝试,理论上具备高并发处理和解决传统区块链线性确认瓶颈的潜力。学术研究普遍认为DAG为基础的共识算法拥有更高吞吐潜力,但也面临计算开销大、确认规则复杂、特定攻击脆弱性等挑战。

Keeta声称其“虚拟DAG”是创新设计,...

4.68万
1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