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终局:Boundless与Succinct
ZK季节已经来临,ZK基础设施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超过100亿美元。与此同时,Boundless和Succinct正在成为证明领域的主导者。
然而,许多人未能理解的是,尽管它们相似,但却是不同的。
让我来详细说明一下 ↓
Boundless:ZK计算的“优步”
- 执行模型:提供一个通用市场,在链上发布工作(可以在任何链上进行,无需桥接,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别),反向荷兰拍卖,以及可验证工作证明(PoVW),以创建一个连接证明请求者和证明者的竞争市场,同时根据它们实际执行的计算周期来奖励后者。Boundless使用三层架构:Bento(本地证明)、Broker(市场接口)和链上结算。
- 性能与采用:开放的证明市场,支持RiscZero的R0 zkVM(基于RISC-V),将证明成本从数千美元降低到仅几美元,并生成的证明比SP1(Succinct的zkVM)小7倍,非常适合链上验证和较小的工作负载。Boundless在主网测试版上已有超过1700个证明者在线,并且仅来自“The Signal”(用于互操作公共利益的ZK状态证明)的请求超过391,000个证明。
Succinct:高性能开发者平台
- 执行模型:精简的高性能网络,充当“ZK证明的API”,由其SP1 zkVM(同样基于RISC-V)和快速的链下拍卖者提供支持,以匹配/分配每个工作的一个证明者,优化低延迟,并允许开发者从标准Rust代码生成随后在链上(以太坊)验证的证明。Succinct通过本地证明或其托管的证明者网络API运行SP1。
- 性能与采用:SP1的高性能证明者网络在复杂的加密操作中表现出色,得益于其预编译架构。它已完全准备好投入生产,例如将超过2小时的Tendermint证明缩短到仅几分钟。证明者网络已经生成了近500万个证明,正常运行时间超过99.9%,并托管超过1600个程序。
关键要点是什么?
虽然两者最终都旨在使ZK证明对构建者更高效和更广泛可及,但它们在技术层面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例如,Boundless更像是一个开放网络,任何证明者都可以在链下计算,而所有证明都在链上提交,并且在所有主要生态系统/链上都有市场合约。同时,PoVW确保根据实际执行的计算来计量证明者的奖励。
它也是一个与证明系统无关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无许可市场,旨在成为所有可验证计算和证明需求的一站式商店(超越支持完整的RiscZero ZK产品套件,包括R0 zkVM、Kailua、其Steel协处理器等,或最近的“信号”)。整体而言,围绕Boundless的RiscZero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全栈ZK开发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在Succinct的证明者网络上,网络的拍卖系统实时找到最便宜的证明者,单个证明者赢得工作,并随后对交付的证明进行链上验证,链上组件则位于以太坊上。
它特别专注于支持SP1,Succinct的高性能zkVM及其周边的开发工具。Succinct当前的许多采用源于“ZKfiyng”汇总与其OP Succinct框架,或支持ZK应用链(例如Hibachi),专注于模块化生态系统。
它们是竞争对手吗?
在很大程度上是的,因为@boundless_xyz和@SuccinctLabs最终都提供证明服务,这也意味着不可避免地会在这些基础设施上构建出相互竞争的产品(以及累积到基础设施的证明需求)。
这里的一些例子是它们的zkVM(R0和SP1),以及由此启用的许多用例,包括RiscZero的OP Kailua框架用于混合ZK欺诈证明,与OP Succinct(Succinct的OP链ZK框架)竞争,两个ZK驱动的Blobstream版本(Celestia的DA桥)都是两个团队在其基础设施上构建的,或它们的内部ZK协处理器(Steel与SP1-CC)等。
然而,我相信ZK证明基础设施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两个(或更多?)主要参与者,尤其是在高风险应用(例如机构DeFi、某些AI用例等)或面向这些垂直领域的链中,多证明者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普遍(提高鲁棒性和安全性),可能导致与两个网络的双重集成。
我认为我们还会看到在多个证明市场/网络之上构建的聚合层,这最终将导致这些基础设施层在某种程度上协同工作。
ZK是终局。
ZK季节已经来临。
研究ZK。
查看原文



5,079
46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