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 X Research:Raydium對決Pump.fun,LaunchLab真有造富效應?

作者:WOO

Raydium 是 Solana 上頭部 Dex,Pump Fun 則是最大的 Launchpad。 有趣的是,彼此雖然賽道、業務不同,卻仍對彼此發起攻擊,試圖爭取更多的收入。

首先是 Pump Fun 推出 PumpSwap,近期每日交易量站穩 4 億美元,逼近 Raydium 的 6 億美元日交易量。 Raydium 官方更是指出,Pump Fun 過去一個月貢獻了其高達 41 % 的 AMM 收入,但在 Pump Fun 自建 PumpSwap 後,Raydium 流量大減,被迫推出 LaunchLab 「收回流動性主導權」。

究竟 LaunchLab 與 Pump Fun 差異為何? 當中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專案,就讓 WOO X Research 帶你看看。

LaunchLab 基本介紹

Raydium 推出的 LaunchLab 本質上是「零程式碼發幣工具+自動流動性遷移服務」,共有兩種主要使用模式:

  • JustSendIt 模式:開放使用者一鍵創建代幣,預設需募集 85 SOL,募資成功后將自動遷移至Raydium的AMM,並燒毀 LP token 以實現流動性鎖倉。
  • LaunchLab Pro 模式:可自訂總量,可自訂最低募集 30 SOL 即可發行、bonding curve 斜率、歸屬條件與是否啟用 AMM 分潤(最多可開啟 10% 交易手續費返還給專案方)。

在費用結構上,Raydium 統一收 1 % 基礎手續費,其中 50 % 進「Community Pool」、25 % 用於 $RAY 回購、25 % 作為基礎建設與營運基金

LaunchLab 也允許第三方介面接入其後端服務,建立自己的發幣前端。 當中最知名的便是 cook.meme

cook.meme 是第一個使用 LaunchLab 合約、但自建 UX 前端的「迷因發幣平臺,主打零費用、即刻交易與簡潔 UI,一推出即吸引不少開發者嘗試,定位有點像是 Pump Fun 的 UI 副本,但底層則綁定 Raydium 的流動性。

Raydium 採取這樣開放模式,目的不只是導流,而是複製 Pump Fun 當年藉由社群前端所築起的內容與生態飛輪。

LaunchLab V.S Rump.fun

重點專案

LaunchLab 開啟,最直接受惠肯定便是 $RAY( 費用的 25% 回購 ),而 $RAY 在 LaunchLab 公佈後,價格上漲約 8%。 若 LaunchLab 能延續熱潮,$RAY 的回購力度也會越來越高,當需求大於供給,便有著價格上漲的機會。

LaunchPad的生命週期取決於能產生多少只「金狗」,當平臺不斷出現造富效應,用戶資產自然會向該平臺集中。 資產密集後,誕生金狗的機率也會提升,最終形成正向飛輪閉環。

因此飛輪的第一步便是先有金狗,但很遺憾的是,在 LaunchLab 上線 24 小時內,畢業代幣僅有 $TIME 市值超過 100 萬美元。 其餘代幣如 $ARUA、$Gaydium 等等雖在上線初期市值飆升,但最終市場合力決定拉高單一市值代幣。

那麼 $TIME、$ARUA 與 $Gaydium 分別敘事為何?

在上文有提到,Raydium 允許第三方接上他們的路由搭建平臺且發幣,當前是Raydium、Cook.meme以及 Pump Fun Robinhood 這三個平臺與其合作,而 $TIME 便是 Cook.meme 第一個創建的迷因幣; Raydium 自己發行的幣則是 $ARUA,雖然相比 $TIME 更早部屬,但較晚發射。

$Gaydium 除了諧音梗之外,則是Raydium的開發人員將 $Gaydium的合約位址放在Rytdium的 GitHub 當中,但不到一小時後隨即刪除,也造成代幣隨之暴跌。

$TIME

  • 當前市值:600 萬
  • 最高市值:850 萬
  • 24 HR 交易量:3020 萬
  • 持幣人數:7,600

結語

Raydium 的 LaunchLab 看似「遲來的反擊」,但整體設計上已針對 Pump Fun 的優勢做出系統性應對,不僅提供自訂化發幣模式,更擴展出以 cook.meme 為代表的開放前端策略,目標就是將流量、手續費、敘事重新帶回 Raydium 生態。

但 LaunchLab 是否真能造富、能否重新引爆一波 meme 熱潮,仍取決於三個核心要素:

  • 是否能產出夠強的爆紅專案;
  • 手續費與流動性設計是否對散戶友善;
  • 生態是否能快速聚集前端工具、做出網路效應。

目前雖然看起來三個要素都有待努力,但 LaunchLab 才開放不到一個月,若因此宣告該平台失敗過於武斷。 幣圈千變萬化,或許下一隻百倍迷因會誕生在LaunchLab,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