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Base 遇見 Solana:鏈間戰爭結束,流量戰爭開始

作者:Charlie Liu

正如我最近寫過的 穩定幣新戰場:Stripe 和 Circle 的 Layer 1 之爭, 鏈間戰火已經從 Coinbase和Robinhood 之間的 L2 燒到了 Circle 和 Stripe之間的 L1 。

但這次不一樣。

Base 公佈與 Solana 的官方互通路徑,不只是“資產能跨過去”這麼簡單,而是把“選哪條鏈”降級成後臺設置,把“誰掌控從意圖到成交的默認路線”升級成一門可投資、可運營的生意。

在一個新 L1/L2 頻出、穩定幣交易量暴走、RWA與 DAT 擡頭、挑戰者交易所蠶食份額的市場裡,這是一筆關於“流量工程”的長期下注。

兩個“操作系統”,為何彼此需要

這不是“Base 是什麼 / Solana 是什麼”的科普題。關鍵在於各自最擅長什麼、又放棄了什麼。

Base 把分發、身份和以太坊結算力綁在一起,形成“合規入口 + EVM 資產”的巨大漏斗;代價是對極致低延遲的交互並不佔優。

Solana 把吞吐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代價是離 EVM 原生資金、機構分發半步之遙。

換句話說,Base 抱住了“人”和“錢”的入口,Solana 抓住了“手感”和“速度”。

一條把這些差異當“特性”而不是“矛盾”的橋,本質上是在做“工作負載的優化分配”。

身份、合規、治理與深度資金留在 Base;需要手速和順滑體驗的高頻環節上 Solana;路由在後臺自動安排,不要求用戶改錢包、也不逼團隊改技術棧。

兩邊的取捨不必被抹平,反而可以在同一條用戶旅程裡複利。

為什麼不只是前端體驗的升級

表層看,這是一個被官方“正名”的雙向通道:讓 SOL 能在 EVM 流裡像本地資產一樣被調用,也讓 Base 側資產在 Solana 上自然表達。

更重要的是立場——這不是給極客的側門,而是面向大眾的“默認通路”。

當橋接被產品化、內嵌進錢包與支付路徑,用戶無需換環境,做同一件事,只是後臺走了更合適的車道。

對市場結構的影響,往往是降低切換成本、壓縮點差、加深真正可成交的流動性池,...

查看原文
2,589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