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 DeSci
近期有讀者留言又問到了DeSci相關的問題。
記得上一次分享DeSci好像是去年了。 自那以後,我雖然沒有再在文章裡分享對這個賽道的看法,但仍然保持著對它的關注。
最早分享DeSci這個賽道的看法時,我寫過一個觀點(大意是):
這個領域通過募資發起的項目和其它賽道不同,它們要見效,要看到實際成果恐怕會很慢,一般來說能夠在兩年內看到顯著的效果恐怕都不是容易的事。 這樣的項目恐怕不太容易形成熱度,也不太容易讓賽道火起來。
這段時間以來,效果如何,我們也都看到了,去年火爆的那些DeSci項目現在基本都是不溫不火的狀態。
縱觀現在DeSci生態中發售的項目,基本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以生物/醫學科技為主;
二是這些項目多偏向科學領域。
這兩個特點都對整個生態的發展有不小的影響。
先說第一個。
我們知道生物/醫學科技最終要進入實用階段並產生經濟價值要經過冗長的階段,比如經過多期的臨牀實驗以及美國FDA的審批。 就算DeSci中的這些項目不用經過那麼複雜的流程,但無論如何也要經過監管機構的審查,這是相當耗時、耗資源的。
所以當下DeSci生態中的這些生物/醫學相關類項目何時能見效以及見效成果有多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再說第二個。
我一般把項目分為三類:科學領域、工程領域和應用領域。
科學領域和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現在主要是在大學、科研機構以及大型企業中做。 它們需要海量資金長期的投入。 它們要解決的是困擾科學以及工程領域的難題,尤其是理論方面的難題。 這類研究即使產生了一些結果,很多也未必能在短期內轉化為產品和服務。
而應用項目則不同,它要解決的不是科學和工程領域的難題,而是直接利用科學和工程領域已有的結果和答案,創造出產品或服務。 它要解決的難題遠遠小於科學和工程領域。
在這三個類別中,只有應用領域的項目才是可以較快見效並且看到成果的。
從2015年以太坊上線到現在,我們在加密生態中經歷的各種項目融資方式,ICO也好、IEO也好、IDO也好,它們資助的項目其實都是應用領域中的項目。
這些項目之所以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