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期的鏈游,正在迎來集體死亡
作者:深潮 TechFlow
當版本之子 Meme Lauchpad 們打得如火如荼時,一些專案正在成為版本棄子。
比如上個週期紅極一時的鏈游專案們,最近迎來了一波停運潮。
5月16日,Solana 生態曾經的明星遊戲專案 Nyan Heroes 宣佈因“資金短缺”正式停運。 開發商9 Lives Interactive在X平台發佈聲明,坦言“無法獲得更多資金完成遊戲”。
短短一天內,NYAN 代幣跌幅高達 37.2%,隨後 FDV 更跌至僅有 5M 左右,較歷史高點蒸發近99%。
低谷時有多落寞,頂峰時便有多高光。
回憶一下,這款遊戲曾經吸引100萬測試玩家、Steam願望單高達25萬; 而如今的市值甚至可能不如一個Meme土狗。
然而,Nyan Heroes 的倒下並非孤例。 近期多個鏈游項目接連宣佈停運或暫停開發,此前的融資額從數百萬到千萬美元不等,卻無一例外走向終結。
加密行業的週期性在鏈游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順風高融資、先發資產再做產品、逆風逐漸躺平甚至歸零......
有社區評論戲言,鏈遊的沒落是一場“自然選擇”。
盛極而衰的群像
無獨有偶,2025年,Blast Royale、The Walking Dead: Empires、The Mystery Society 等多個鏈遊專案接連宣佈停運或暫停開發。
這些專案曾都以高額融資和 P2E(Play-to-Earn)模式吸引無數目光,卻在短短數年內從盛極一時走向黯然落幕。
Nyan Heroes:貓咪英雄的泡沫破滅
這確實曾是Solana生態的明星項目,憑藉貓主題英雄射擊遊戲的創意,累計融資1300萬美元,包括2021年11月的250萬美元種子輪、2022年5月的750萬美元A輪(估值1億美元),以及2024年3月的300萬美元追加輪。
遊戲測試曾吸引了100萬玩家(官方數據),Steam 和 Epic Games Store 願望單高達25萬,2024年5月 NYAN 代幣上線更推高了市場熱情。 然而,2025年5月16日,開發商9 Lives Interactive宣佈因「無法獲得更多資金」停止開發。
Blast Royale:戰鬥王的黯然退場
Blast Royale是一款基於Polygon的移動戰鬥王(大逃殺存活)遊戲,主打6分鐘快節奏對戰和P2E機制。 2022年4月,項目通過ICO融資50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Dragonfly Capital和Mechanism Capital。
遊戲以其輕量化玩法吸引了早期玩家,但始終未能實現大規模突破。 2025年5月,開發商First Light Games宣佈因“內部審查”決定終止開發,計劃於6月30日正式停運。
The Walking Dead: Empires:IP光環也不好使
由Ember Entertainment開發,Gala Games出版,基於知名美劇《行屍走肉》IP打造的生存MMORPG,融入NFT擁有權機制。
專案雖未公開具體融資額,但依託Gala Games的資金支援和IP優勢,開放測試超過一年,吸引了粉絲構建基地和參與戰鬥。 然而,2025年5月,Gala Games宣佈因「綜合考慮」將於7月31日終止專案。
The Mystery Societ:推理遊戲曇花一現
由前Disney和Club Penguin團隊打造,主打Web3社交推理玩法,2024年9月獲3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Shima Capital領投。 專案以社區驅動和創新機制獲得好評,吸引了活躍玩家參與早期測試。 然而,2025年2月25日,開發商Great Big Beautiful Tomorrow宣佈因“行業挑戰和資金不足”暫停開發。
我們也做了一個表格,匯總了以上宣佈停止運營或者停止開發的鏈遊們。
可以看到,這些遊戲基本都是在上個週期融到了還不錯的金額,且不約而同的使用了 NFT 和代幣資產與遊戲中的機制相結合進行消耗的機制。
知名 VC 扎堆投資,卻依然難當失敗的現實。
表像之下,玩家流失、P2E模式失衡、資產和開發優先順序錯位才是真正推手。 它們高標榜融資、許下巨集大願景,卻鮮有交付可玩產品。
而有些事情也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行業默契:產品本身並不是重點,也沒有人真的想玩這些遊戲。 一個拼創意和內容密度的賽道,遇到了拼體力和金錢嗅覺的擼毛客們,結果可想而知。
盛極而衰,盛在融資,衰在玩法。
基因決定命運
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了,更加諷刺的地方,在於這些鏈游專案們宣佈停運的原因 ---“資金短缺”。
停運的鏈游專案們,幾乎都會官宣自己不幹了的原因是資金不足,難以打造出一款高品質的遊戲。
這些鏈遊們真的缺錢嗎? 從純做遊戲的角度說,或許不缺。
比如 Nyan Heros 融資的1300萬美金,我們先不論遊戲如何,1300萬美金是什麼概念?
頂級 3A 不說,就拿國產之光,頂級單機遊戲 IP 《仙劍奇俠傳》的第七代作品來說,據公開報導其開發成本為6700萬元。 也就是說 Nyan Heros 的融資資金全拿來做遊戲,認真幹出一個仙劍綽綽有餘。
而海外的案例更加驚人。
知名養成遊戲《星露穀物語》(Stardew Valley)由單人開發者 Eric Barone 耗時四年、僅投入約5萬美元打造,2016年上線後全球銷量超3000萬份,成為獨立遊戲傳奇。
這遊戲的畫面,也和某些融資百萬以上的遊戲專案差不了太多。
這也說明,遊戲是非常講究創意品質和內容密度的產品,1個人,5萬美金,靠創意和玩法也能取勝。
再對比鏈遊們紛紛反應「資金不足」暫停開發,對比非常明顯 --- 資金任何時候都會不足,尤其是不想把資金用在開發遊戲的時候。
鏈游的基因,已經決定了它不能朝著傳統遊戲工業高品質和慢工出細活的方向去做遊戲; 它更像是資源局和資金盤,需要設計合適的運營節奏和投資規則,來滿足各種一二級投資者的需要。
先融資,後做事成為了這個賽道的最優解,至於做不做得成,那就是後話了。
再看傳統遊戲的成功,反而是先做事,后融資。
比如《黑神話:悟空》,2020年僅開發設計了幾個場景,通過發佈試玩片段以質量驚豔玩家,證明潛力后才獲了後續更多的融資。
而《原神》、《鳴潮》等國內二游新勢力們,採取的也是分段開發逐步反覆運算的辦法,每一個版本都試圖去呈現新的劇情和人物,玩家覺得有沉浸感並且為角色付費后,慢慢去積累資金,開發更多的版本和作品。
這些遊戲以內容為核心,劇情、美術、機制佔了大頭,融資是輔助而非目的。 Web3 和傳統遊戲幾乎是對立的,投機基因貫穿始終:
玩家即投資者,遊戲即龐氏——與遊戲所需的耐心與匠心水火不容。 賽道本身並非無望,但「先融資后遊戲」的模式已是死胡同。
鏈游的盛極而衰,其實是行業基因與使用者需求錯位的必然結果。 資本與概念可以短期催生熱度,但無法長期支撐一個真正有生命力的遊戲生態。
當越來越多的遊戲被證偽,停運潮之後的去偽存真,反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