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銀行卡在一個App、錢包在另一個App、NFT放冷錢包、BNPL分期又在銀行那邊…… 資產越來越多,但你自己反而看不清全局。 @bluwhaleai 想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它做的事很簡單也很野心勃勃:把你所有的資產(不管在鏈上還是鏈下)整合到一個統一系統裡,再用 AI 實時分析,給出一個動態分數——Whale Score。 就像 Web3 版的信用評分,能理解你的鏈上收益,也能看懂你銀行卡裡的現金流。 據 Reuters 報道,@bluwhaleai 試圖解決 Z 世代的“信用隱形”問題——很多年輕人有穩定收入,但因為這些收入來源不在傳統銀行體系中(比如 DAO、DeFi、穩定幣工資),在信用模型裡就“隱形”了。 Bluwhale 的方案,是用鏈上與鏈下的數據融合,讓 AI 理解這些新的收入和支出模式。 根據 Access Newswire數據:Bluwhale 已連接37 條公鏈、8 億+ 錢包、約 350 萬用戶。這是實打實的規模,不是PPT。 而在Crowdfund Insider的報道中,Whale Score 被描述為“一個能把傳統信用評分和數字資產整合的統一財務健康指數”。 你打開 Bluwhale 的儀表盤(Dashboard),可以同時看到你的加密資產、現金、投資組合和消費趨勢。就像個智能財務助理,還能給你實時分析建議。 代幣部分同樣有趣: $BLUAI 是整個系統的燃料,AI 每執行一次分析、節點每驗證一次數據,都會消耗代幣。這意味著網絡越活躍,$BLUAI 的使用量越大。不是憑空排放,而是實用邏輯驅動。 團隊也挺硬核: CEO Han Jin(伯克利 IEOR 背景,上榜 Forbes 30U30), CTO Adam Rowell(斯坦福博士,隱私 AI 專家)。 合作陣容也不簡單: SBI Holdings、UOB Bank、Sui Network、Arbitrum、Cardano 都在生態內。 傳統金融提供合規框架,公鏈提供數據基礎。 接下來的路線也排得明明白白: 2025 Q4:TGE、交易所上線、移動端App發佈 推出 AI Agent 商店:用戶可以訂閱、甚至自己創建理財代理,讓AI幫你規劃、調倉、預測支出 一句話總結:Bluwhale 想把「財務管理」這件事,從一堆App裡解放出來,交給AI,讓它幫你看懂你自己的錢。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與媒體報道,僅供信息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Bluwhale #BLUAI #AI #Web3 #FinTech #DeFi
⏳ 還剩 7 天。 第一個在 @SuiNetwork 上的 AI 代幣即將推出。 $BLUAI 驅動 Web3 的金融智能層,讓可編程支付與自主自動化相遇。 每一個代理。每一筆交易。每一個洞察。 所有這些都建立在 Sui 的速度和安全性之上。 準備迎接 AI 財務的時代。
查看原文
1.06萬
29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