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er 的 L2BEAT 報告出來了,剛好在這裡和大家聊聊 L2BEAT 的評級標準和對 Lighter 的評級情況。 L2BEAT 主要在兩個方面評價一個 Layer2 的:風險分析 與 Rollup 所處的階段 ————————————————————— 1⃣ 風險分析,也就是 L2BEAT 這個大披薩盤,在 5 個方面評價 綠、黃、紅(好、中、差) 1)Sequencer failure (排序器發生故障) 如果 L2 排序器發生故障怎麼辦? Lighter 評價為綠,用戶可以通過以太坊發起交易,如果排序器宕機超過 18 天,直接使用以太坊撤出資金。 這裡 Lighter 的代碼還有個很有意思的設置,如果排序器忽略任何一筆用戶的存款、提款、開單、平單等操作,就讓排序器進入 “沙漠模式”,直接宕機,防止黑客操作。 Lighter 評價為綠✅ 2)State validation(狀態驗證) 狀態驗證 Lighter 依靠的是 Succinct 的 ZK Proof,所以這點不會出錯,關於 Succinct 的 zkVM,請閱讀 Lighter 評價為綠✅ 3)Data availability(數據可用) Lighter 使用的是以太坊官方的 blobs 數據結構做 DA 層,所有數據均在以太坊鏈上可被驗證。 Lighter 評價為綠✅ 4)Proposer failure(交易拒絕) 如果用戶在 Lighter 提交的交易被拒絕,Lighter 會直接宕機,然後用戶可以通過提交零知識資金證明在以太坊上來無需信任地退出。 Lighter 評價為綠✅ 5)Exit window (合約升級退出時間窗口) 如果智能合約被正常升級或惡意升級,留給用戶的資金退出窗口期有多久? 大於 7 天是黃,大於 30 天是綠 這裡 Lighter 沒有升級退出窗口期,因此被判定為紅。這個在目前的階段很正常,因為成熟的 L2 —— Base、Arbitrum 都沒有達到綠色。 Lighter 評價為紅❌ ————————————————————— 2⃣ Rollup 所處的階段, 是 V 神提出、L2BEAT 踐行的一個 Layer2 評級標準,依次為: Stage 0:項目還處於較強依賴中心化控制的階段(如中心化排序器)。即使有一些機制在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排序器濫用權力或干預。 Stage 1:“中間階段”——證明、挑戰、退出機制都有,但仍保留一定“人工干預 ”的能力,Exit Window 要大於 7 天。 例如 Arbitrum 使用了安全委員會且有足夠多外部人員,且 Arbitrum 的 Exit window 為 10 天,所以它被評為 Stage 1,Optimism stack 的 Exit window 是 0 天,所以是 Stage 0 Stage 2:“終極目標”——在這個階段,中心化降到最低,系統主要依靠自動化 / 智能合約 / 無許可驗證來保障安全與正確性,完全的去中心化 Layer2。 市面上很少有 Layer2 達到 Stage2 回過頭看 Lighter,Lighter 使用的是完全中心化的排序器,Lighter 目前的安全委員使用的僅僅是 3/5 多籤,人數不夠多都是自己人,並且 Exit window 是 0,所以 Lighter 毫無疑問被判定為 Stage 0。 ❓ 被判為 Stage 0 就代表不行嗎? 不是,雖然 Base、Op 都被 L2BEAT 判定為 Stage 0,但他們承載了很大的 Layer2 活動量。 ————————————————————— 除此之外,Lighter 在評級的過程中還被發現: a、Lighter 的部分合約未經審計 b、關鍵的電路代碼未開源 c、排序器對於外部預言機的價格是完全信任的狀態,但這些預言機還未被認證 d、MEV 問題(中心化排序器都有的問題) b 問題團隊承諾會在 1 - 2 周內開源解決,c 問題團隊也會計劃解決(大概率採用成熟的預言機) ———————————————————— 總結和看法 Lighter 在 L2BEAT 的評級非常一般,因為 Lighter 作為 PerpDEX 的 Appchain,要與專門的 Layer2 列在一起評級。 團隊優化代碼可能會提升到全綠或者 Stage 1,但要做到 Stage 2太難了,要處理高頻交易的速度,與去中心化節點互相通信顯然是違背的。 除此之外,代碼還有很多要開源和審計的地方,團隊需要做好披露。 作為一個 AppChain,Lighter 已經做的很好了,團隊還未 TGE 的情況下,TVL 已經快超過很多知名 Layer2 了。 不會像其他 Layer2,Lighter 的 Token 作為 PerpDEX 平臺幣肯定是被賦予某種權力的,也不能用 Layer2 的其他產品對 lighter 進行估值,這會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查看原文
1.15萬
11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