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bow 錢包收購 Clanker 事件分析 上週末,我在刷 Twitter 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收購大戲給震驚了。 1. 事件經過與市場反應 Rainbow 錢包突然宣佈要發行 $RNBW 代幣,緊接著就公開提出要收購 Base 鏈上的代幣發射平臺 Clanker。這個操作讓我想起了那些年我們見過的各種「先斬後奏」式收購案例。 作為一個在加密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對這種突然公開收購提議的做法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種戲碼在傳統金融市場屢見不鮮;陌生的是,在去中心化的 Web3 世界裡,這樣的操作顯得格外突兀。 Rainbow 的提議看起來很誘人:拿出 $RNBW 代幣總供應量的 4%(約佔 TGE 時流通量的 20%)來換取 Clanker。按照他們的說法,這是要把 Clanker 打造成「鏈上 Robinhood」的基礎支柱。 但劇情的反轉來得比我預想的還要快。 Clanker 創始人 Jack Dishman 很快就站出來澄清:他們早在上週四就拒絕了這個收購提議。更有意思的是,Dishman 透露 Rainbow 在被拒絕後還威脅說要公開這封收購信。 這讓我想起了 2018 年那次 EOS 主網啟動前的各種權力遊戲。當時也是各種公開信滿天飛,社區分化嚴重。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錢包和發射平臺。 市場的反應倒是很直接——$CLANKER 代幣價格瞬間暴漲 70%,從 28 美元飆升到 48 美元。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老話:「利好消息出來,不管真假,先漲了再說。」 2. 技術邏輯與社區反應 從技術角度看,Rainbow 想要整合 Clanker 的邏輯是說得通的。Clanker 在 Base 鏈上已經產生了 3900 萬美元的手續費收入,這個數據在當前的 meme 幣熱潮中確實很亮眼。而 Rainbow 作為以太坊生態最大的獨立錢包之一,確實需要更多的收入來源。 但問題在於,這種公開施壓的方式在去中心化社區中很容易引起反感。我記得當年 Uniswap 被各種山寨版本「致敬」時,社區的反應也是類似的——大家更願意支持那些保持獨立精神的項目。 3. 深層反思與未來展望 現在回頭看,這整個事件其實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在 Web3 世界裡,傳統的商業收購邏輯是否還適用? Clanker 的拒絕,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去中心化精神的堅持。...
查看原文
1.63萬
3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