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投資者,我為什麼會盯上 Aethir?——一場關於雲算力的自白 說實話,Aethir 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並沒有多在意。畢竟,這年頭打著「去中心化」「AI + 雲算力」旗號的項目實在太多了。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瞬間,點進 Aethir 的官網,翻了翻他們的數據儀表盤,順手查了下 $ATH 的鏈上表現,反倒讓我陷進去了。你要問我為什麼?這事還真得從我的投資習慣說起。 項目概述:數據會說話 Aethir 是近年來在去中心化算力賽道中表現突出的項目之一。它的定位很明確——為企業級客戶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 GPU 雲算力服務,並通過代幣 $ATH 進行結算和激勵。2024 年 Q2 實現了 3,267 萬美元的總營收,Q3 預計能到 3,893 萬美元,環比增長 20%。月度營收也創下歷史新高,Q3 平均約 1,300 萬美元,年化經常性收入(ARR)突破 1.55 億美元,並且還在持續增長。這些數字很難讓人不心動。 更讓我在意的是,Aethir 的營收背後不是「空氣」,而是實打實的 GPU 算力服務。平臺已經部署了 436,859 個 GPU 容器,覆蓋全球 93 個國家,累計交付算力時長超過 11 億小時。你說這樣的規模,是不是有點東西? 行業變遷:從「炒幣」到「拼實力」 項目有沒有現金流、能不能落地、有沒有真實的業務模式,成了大家最關心的事。Aethir 正好踩在了這個風口上。它不是單純賣 GPU 算力,而是把 GPU 這種現實資產「上鏈」,讓每一份算力都能被追蹤、被結算、被質押。更有意思的是,Aethir 還和 Chainlink、EigenLayer 這些行業大佬合作,甚至成了第一個在 Pendle 上線的 depin 資產項目。要知道,Pendle 對合規要求極高,這種「背書」不是誰都能拿到的。 Chainlink 最近加入 AI Unbundled,也給 Aethir 帶來了新的敘事機會。$ATH 代幣正逐步往 DeFi 和 RWA(現實世界資產)靠攏,利用 Chainlink 的技術背書,提升主流市場合規性。GPU 上鏈、算力上鏈的模式已經被市場普遍接受,ATH Vault 和 eATH 的創新也為後續 DeFi 擴能打下了基礎。 真實營收 VS 概念項目 Aethir 一直強調企業級算力供應的戰略方向,...
查看原文6,013
1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