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um 項目與金融基礎設施變革 看到 Momentum 這個項目,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剛入圈時的一個困惑。 那時候我想買個美股,結果發現要開海外賬戶,各種手續費,還有匯率損失。後來想玩 DeFi,又發現每條鏈的資產都是孤島,跨鏈轉賬不僅貴還慢。我當時就在想,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地方,讓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在哪條鏈交易就在哪條鏈交易? 1. Momentum 項目的願景與三步走策略 現在看到 Momentum 的規劃,感覺他們正在做我當年夢想的事情——讓所有資產都能被交易,無論你在哪裡,無論你想買什麼。 他們的三步走策略很有意思: 第一步:Momentum DEX 在 Sui 上建立一個流暢的交易平臺。說實話,Sui 的性能確實不錯,TPS 高,手續費低,用戶體驗比以太坊好太多了。但關鍵是,他們不只是想做一個普通的 DEX,而是要為後面的宏大計劃打基礎。 第二步:Vaults + Wormhole NTT 這一步就有趣了。通過金庫和 Wormhole 的原生代幣轉移技術,讓資產在不同鏈之間無縫流動。我記得以前跨鏈轉賬,經常要等幾十分鐘,還擔心資產丟失。如果真能做到無縫,那用戶體驗會提升一個量級。 第三步:RWAs 上鏈 這是最激動人心的部分——把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一個平臺上既買比特幣,又買蘋果股票,還能參與 DeFi 挖礦。傳統金融和 DeFi 的邊界徹底模糊了。 2. 金融基礎設施重構的趨勢與挑戰 我覺得這個願景背後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趨勢: 金融基礎設施的重構 傳統金融系統本質上是分割的——股市有股市的規則,外匯有外匯的時間,加密貨幣又是另一套體系。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中介、清算方式、監管框架。 但區塊鏈技術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設計這一切。如果所有資產都能以代幣形式存在,都能在同一套基礎設施上流動,那麼很多傳統金融的摩擦成本就消失了。 當然,這條路不好走。監管是最大的挑戰——RWAs 涉及傳統金融監管,跨鏈涉及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協調。技術上也有很多難題要解決,比如如何保證跨鏈安全,如何處理不同資產的合規要求。 但我覺得方向是對的。我們正在見證金融基礎設施的一次根本性變革,從分割的、中心化的系統,向統一的、去中心化的系統演進。 Momentum 只是這個大趨勢中的一個玩家,但他們的三步走策略挺務實的——...
查看原文1.86萬
6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