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間沒關注以太坊生態的EigenLayer,前陣子,它將其核心平臺名稱更改為“EigenCloud”,一般來說,名稱的變化背後是戰略變化。如何理解Eigen的戰略轉型?這是敘事的變化,之前Eigen是以太坊再質押協議(restaking)平臺的敘事,如今是web3可驗證雲(Verifiable Cloud)基礎設施的敘事。 最近Eigen的TVL也已經突破了230億美元,達到了歷史新高,這也說明之前再質押協議平臺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麼,為什麼Eigen還要走向“可驗證計算雲”的敘事?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統一敘事、聚焦傳達,也包括生態整合與協同的考量等等。如果非得說一個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一點:拓寬護城河,以便在未來加密領域發展過程中贏得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在過去幾年熊市期間,不僅以太坊本身遇到一些挑戰,其生態項目也遇到挑戰。如果想在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考慮更深的護城河。Eigen的再質押協議平臺有了一些基礎,但如果僅有再質押生態,其護城河還不夠深不夠寬。由此,Eigen將其服務延伸至數據可用性(EigenDA)、計算層(EigenCompute)、驗證(EigenVerify),最近在隱私(ZK方面)和AI方面也有動作。 這些延伸,將其生態擴展到更大的“可驗證雲”的概念。基於“可驗證雲”的基礎設施,有機會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因為在再質押協議(restaking)的基礎上,還將EigenDA(數據可用性層)、EigenCompute(計算層)、驗證層(EigenVerify)等模塊整合在一起,實現模塊化的協同效應,從單一協議轉向全棧式web3基礎設施。在這樣的過程中,面對模塊化區塊鏈的競爭,面對其他再質押協議的競爭,也利於獲得更好的站位。 對於Eigen來說,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利用其基礎設施構建應用,通過在安全、費用以及可驗證等方面滿足構建者的需求,才是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利用EigenCloud構建的應用越多,就越有機會形成Eigen的生態護城河。後續有機會會聊一聊EigenCloud可能的落地場景方面。
查看原文
3.12萬
99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