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場分析:敘事、基本面與新趨勢 1⃣DAT的崛起 – 網路效應與信任溢價 一個主要趨勢是DAT(數位資產國庫公司)——持有加密貨幣的基金、公司或ETF。 例如:Grayscale Trusts、MicroStrategy → 比特幣的代理。 成功的DAT通常以高於淨資產價值的溢價交易,原因在於網路效應和信任。 比特幣 → Michael Saylor:聲譽和領導力幫助MSTR像比特幣代理一樣上漲。 以太坊 → Joe Lubin和Tom Lee:連接傳統金融與媒體分析 → ETH在5年內達到峰值(2025年8月)。 相反,基於山寨幣的DAT缺乏「支持者」 → 難以吸引需求。 👉 最終,ETF/DAT敘事圍繞著:「誰在信任背後?」 為什麼山寨幣推動DAT和回購? 1. 敘事疲憊與資本流動轉變 大型科技和金融科技(Tether、Circle、Stripe)推出自己的鏈和網路。 GENIUS法案使穩定幣合法化 → 機構資本湧入。 溢價轉移:從新的L1轉向穩定幣/支付。 2. 回購與銷毀 許多DeFi協議使用真實收入 → 回購/銷毀代幣。 方法:「敘事不足以支持價格。」 3. 以太坊生態系統優勢 DeFi高費用、高交易量、合規。 ETF ETH + GENIUS法案 = 敘事「機構準備好。」 DeFi ETH回購 → 同時受益於DeFi + ETH + 實際收益。 4. 飛輪 低供應 + 真實收入 → 回購 → 價格支持 → 新流入 → 更多收入。 👉 沒有收入或吸引人的故事 → 停滯。 2⃣DeFi復興 – 穩定幣收益與機構流入 最大的催化劑:穩定幣 從流動性資產 → 產生收益的美元 監管悖論:GENIUS法案禁止穩定幣發行者支付利息 → DeFi收益需求激增。 自我收益穩定幣:Ethena USDe(delta中性)→ 500天內達到100億美元的總鎖倉價值。 Sky Protocol(MakerDAO):由於RWA將DSR提高到8%。 借貸協議吸收額外的100億美元穩定幣(從2025年6月起)。 👉 穩定幣現在是生產性資產,不再只是「閒置資金。」 3⃣Coinbase與CeFi x DeFi的融合 Coinbase引領金融科技/CEX趨勢進入鏈上金融。 Base鏈的推出 將DeFi無縫集成到產品中 → 用戶只需幾次點擊。 例如:存入BTC → cbBTC → 通過Morpho在Base上路由 → 借入USDC。 用戶體驗簡單,後端DeFi複雜性 → 鏈上收益被「打包。」 ⚡ 這是一個體驗與分發的遊戲。普通用戶無法成為DeFi專家。希望抓住潮流的協議必須具備:合規 + API準備好 + 深度流動性。 👉 CeFi與DeFi的界限正在模糊。 4⃣RWA – 當鏈上遇到鏈下 RWA已超越流行詞 → 創造真實現金流。 SKY(MakerDAO)→ 每年從RWA獲得2.5億美元收入。 Maple Finance → 向BTC礦工和機構貸款。 S&P Global → 開始對DeFi協議進行評級。 應用: 收益:國庫/信用支持穩定幣,借貸。 交易:代幣化股票、IPO前、投注、預測市場。 👉 RWA競爭的未來:不是誰先到達,而是誰能可持續擴展 + 提供持續流動性。 5⃣以太坊的下一個升級 – 可擴展性與隱私 可擴展性: Vitalik提議長期逐步淘汰EVM → RISC-V zkVM。 L1吞吐量增加50–100倍 → 復興「L1擴展」敘事。 隱私: 對於機構來說 → 隱私 = 生存條件。 ZK Rollups(Aztec、StarkNet) 隱私層(Railgun – 之前由Vitalik使用) 混合網路(Canton Network – 德勤支持) 👉 以太坊旨在成為全球結算層:高性能 + 隱私。 結論 2025年的加密市場 = 交匯點: DAT/ETF敘事(信任) 回購與實際收益(基本面) DeFi復興得益於穩定幣收益 CeFi x DeFi融合 RWA在鏈上與鏈下的橋接 以太坊進入可擴展性 + 隱私的時代 🌐 最終的遊戲:信任、體驗和可持續擴展的能力。 #敘事
查看原文
1.25萬
6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