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帖子太有意思了,給我很多啟發;
我是個 mememaxi 🐸🐸,忍不住又多想了幾個問題:
meme是文化的基因,是情緒和荷爾蒙的直接表達,有了token之後被代幣化;
很多很多時候,確實meme是敘事的原子級單位;
這個視角很深刻,也解釋了很多文化傳播就是從一句話,一個表情包開始爆發,通過情緒來覆蓋到很多的群體,最後長出敘事;
但很多時候,另外一個視角也存在;
如果 meme 本身並不只是“單純的情緒表達”,而是內含某種敘事或價值觀的壓縮表達呢,也很通順;
例如 PEPE 本身表達的就是 NEET群體的自我認同或者不服輸的loser精神,甚至是Anti-Elite Social Media的表達;
如果我們談meme本身的表達內核,是否包含了敘事或者價值觀本身,而非完全混亂無秩序的情緒和荷爾蒙,這也是否能解釋Memetic power的來源;
或者討論BTC,他的無須信任,無須許可,供應有限;
本身就是極強的 narrative,但它們同時也構成 meme 的原子級內核,短促有力,生長出很多meme:laser eyes,HODL,1BTC=1BTC;
所以,meme和敘事,是否很多時候並非結構和子結構的關係;
而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互為原子單位;
結算/清算在BTC同步發生;
meme和narrative、很多時候也是同步生成、彼此嵌套的;
- narrative 激發 meme的power;
- meme的情緒和傳播推動narrative的擴張;
最終,他們形成某種文化的閉環;
我現在更傾向於 meme 和敘事看作是:
- 某種文化和情緒傳播的一枚硬幣的兩面;
- 不分先後,很多時候也未必區分清晰的歸屬關係,處在一種動態協作中;
Anyway,不是爭對錯;
這個帖子給我很大啟發,也幫我進一步想清楚一些事情;
Meme和敘事的區別是什麼?
Meme是文化的“基因”,它一般由梗圖、符號、口號等形式存在,帶有幽默、諷刺等特徵,傳播性極強。
敘事是由meme和事件(故事)組成的“器官”,它一般以故事和世界觀、意識形態、價值觀等形式存在,它們需要meme傳播。
一個敘事如果沒有引發大量足夠優秀的meme,就很難引爆流行和持續傳播。
一個meme,一旦經歷了時間考驗,也會生長自己的敘事,比如pepe和doge都是先有meme後有敘事。
對直覺敏感、信息碎片化處理強 的人,更容易感受 meme;而習慣整合意義、尋求因果邏輯的人,更容易相信敘事。
1.68萬
16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