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策略募資消息出來了,BNB 還能漲多少?》 今天發文後一直有人來問這次 BNB 微策略的殼可能是哪個,目前我是不知道,可能市面上知道的人也不多,但聽說募資極為火爆搶手是真的。 不過對於我等小散,其實也根本不需要知道是哪個殼公司,因為最終他們都是要買 $BNB 也是利好 $BNB 的。 其實參考之前BMNR和SBET的路數,微策略幣股都像是給了無法直接介入 $BNB 的機構一個吃紅利的機會,有點類似於加了槓桿的 $BNB 。 大家加倉BNB,或者低倍槓桿加倉其實沒差多少。 今天早上我算了一下當前 $BNB 衝1000需要的資金體量,恰好林晚晚小姐姐整理了目前 WINT 和 還沒透露名字的正規軍募資規模,已經鎖定了近10億美金,超過了我早上計算的8.8億美金需求。 傳送門: 所以理論上 $BNB 超過1000只是時間問題😍😍😍 (不是財務建議,我利益相關,虧了別罵我) ~~~~~~~~~~ 但別忘了,這僅僅是微策略公司的買盤力量,在買入這個過程中帶動的市場買盤量有多大呢? 如果真的這些資金都跑來買 $BNB 了,價格能漲到哪? 咱們不要拍腦袋,按照ETH微策略之前的數據來建模推導一下,這活兒我讓Chatgpt來替我幹了: Prompt : “作為一個資深美國證券專家和加密貨幣專家,如果bnb微策略公司開始不斷買入bnb,參考sbet和bmnr的案例,市場跟風買盤與微策略買盤量比例大致是多少?” 內容很多,挑重點: 如果開始出現100M/日的買入規模,大概能佔到市場比例的5%,進入“疊加 FOMO”階段。 如果開始FOMO狀態,被帶動的市場買盤會達到原始微策略資金的5.5-17X。 按這個邏輯,咱們往小了取數繼續推演: 假設 BNB 微策略公司在未來一個月投入 $5 億買入 BNB,且引發市場跟風買盤為其 6 倍(共 $35 億),BNB 的價格能漲到多少? 結論: BNB 有望在一個月內上漲 +24% 到 +36%,價格目標將位於 $1,050–$1,150 區間。(前提條件是市場不崩,不出現各種黑天鵝事件,且BNB微策略能投入5億在市場上買現貨) BNB 養老怪們喜大普奔ing 🥰🥰🥰 ~~~~~~~~~~ 最後,這個結論只是根據當前有限的信息進行的粗淺建模推演,不能作為嚴謹的投資建議。 如果市場都這麼簡單就可以預測,那AI就不會放開讓我等凡人隨意花點小錢使用了。 在”敬畏市場“ 的前提下做好投資規劃和風險管控,增加自己的贏面,才是自己需要不斷提升的休養。 祝大家都從 $BNB 上賺到大錢
根據昨晚的數據剛纔推算了一下如果 $BNB 漲到1000需要多少資金以及需要購買多少個BNB。 昨天約 30萬 BNB → 拉昇 49 美元(796→845)。 現在現價約 $844.14,到 $1,000 還差 $155.86。 用同樣“量價彈性”線性估算: 若衝擊沿途線性展開,平均成交價約為 844.14 + 0.5*155.86 = 922.07 美元, 則追加資金約: 結論是: 還需購入大約 95.4 萬枚 BNB,約 8.8 億美元 級別的淨買盤。 對比 $ETH 的微策略,僅 SBET 就花費了13億美金(週末他們剛剛花了2.96億),BMNR通過換股和市場購買持有超過20美金的ETH。 在我看來,同樣的微策略模式,可能 $BNB 的微策略給幣價帶來的提振效果會好於 $ETH 的。 Why? 🫰BNB的籌碼集中度明顯高於ETH,且歷史拋壓(化石手/鑽石手)明顯小於ETH。 🫰ETH是通脹的,但BNB其實是通縮的。 BNB總發行量最初為 2 億枚,已經半數通過回購銷燬釋放(剩餘上限為 1 億枚)。 每季度 Binance 會將當期淨利潤的 20% 用於回購 BNB 並燃燒(銷燬)最終將永久銷燬 到剩餘 1 億枚 BNB,不再繼續增發。 🫰幣安的搞事能力和效率遠高於正在高層重組,試圖基本面突破的EF。幣安的利潤提升傳導到BNB幣價,幣價傳導到微策略賬面盈利增加股價上漲,進而獲得更強融資能力和更多資金青睞,飛輪起飛 🫰目前美國市場散戶是不能購買並持有 $BNB 的。即便Kraken上有BNB/USD pair,但美國人無法購買。BNB微策略不但可以吸引那些散戶,甚至可能吸引那些不能直接持有加密貨幣的傳統基金參與。這是非常直接的新增購買力。 所以,拿住 $BNB ,等風來~!
查看原文
5.15萬
36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