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天/5 天 ~ 解釋確認
~ 鏈如何建模最終性,以及為什麼你的應用需要考慮概率性 ~
昨天,我們探討了「確認」如何依賴於鏈。今天,讓我們解釋這些鏈如何實際建模最終性,以及為什麼你的應用需要超越「已確認 vs 未確認」的二元視角。
大多數鏈不會提供單一的清晰答案。相反,你正在處理一個範圍:
1. 確定性最終性:
使用 BFT 風格共識的鏈(例如 cosms,一些替代 DA),L1 結算(例如以太坊在最終性之後)和大多數 PoS 提供硬性保證 - 一旦最終化,交易就無法被撤回。
2. 概率性最終性:
pow 鏈(如比特幣)和以太坊的「預最終性」提供統計保證。一筆交易埋在 12 個區塊深處不太可能被重組 - 但不是不可能。越深,越安全。
3. 軟信號:
序列器確認、內存池包含、建構者中繼 - 它們快速,但帶有風險。這些信號是有用的,但必須小心對待。
應用通常將這些來源視為平等:
→ 「等待 X 個區塊」
→ 「信任序列器」
→ 「檢查包含」
但這種抽象在你進行互操作時就會破裂。
一個跨鏈應用可能跨越:
~ 一個快速最終性的 BFT 鏈
~ 一個具有 7 天欺詐窗口的樂觀滾動
~ 一個具有概率性最終性的 L1
~ 一個僅有序列器保證的鏈
你的應用邏輯不能硬編碼一個通用的規則。
你需要問:「這筆交易撤回的可能性有多大?誰來執行這個?」
==> 最終性不是二元的,速度和安全性之間的權衡不是線性的。(例如,多重簽名不會獲得速度或信任。)
→ 你需要的是可編程的、鏈感知的信心 == 一種在每個上下文中表達「已確認」意義的方式。
查看原文2,450
48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