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E 的神秘死亡擱淺區
鏈上 meme/LP 老手,可能也都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
大部分 meme 似乎都會遭遇幾個神秘死亡擱淺區,屢試不爽。
比如,你打開昨天和今天的兩大速通神盤:$JAIL 和 $LUIGI。
把視角切換到 MCap,K 線選擇 5 分鐘或 15 分鐘,認真觀察一陣,你發現了什麼?
如果你觀察得夠細緻,相信你會發現一個共同規律:
這些幣在市值:5M、10M、15M、20M、30M、50M,都遭遇了極其嚴重的拋壓。
短期調整,如果能衝上去,就會遭遇下一個區域的挑戰;如果衝不過去,那基本就是短期頂了,後續幾乎就是無懸念的無盡下跌。
這些以 5 的倍數劃分的不同市值高度,大致就是鏈上 meme 需要挑戰和通關的不同死亡擱淺區。
如果你不太信服,可以多打開幾個這類當日神盤(需要熱度夠高、交易量夠大、換手夠充分),親自把玩一番,自有定奪。
那為何大家如此偏愛或懼怕 5 和 5 的倍數呢?這背後有何玄機?
所謂一切現象,背後自有其道理和邏輯。大自然的現象用自然科學解釋,那麼發生在金融領域的現象,自然用社會科學,或者說交易心理學來解釋。
我們試著來不嚴謹地解釋一番:
大體上,在投機領域,我們人類擁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理念,比如:
1、人類偏愛整數點位
2、人都有獲利了結的強烈動機
3、 人類愛跟風
4、個體行為無法預測,群體行為預測性很強
結合以上特性,我們來說明這個“神秘死亡擱淺區”背後可能的邏輯:
早期買入的人,想要落袋為安;
他們覺得 5M、10M,差不多就是高點了;
他們在這些關鍵點位賣出砸盤;
其他人跟風賣出,當前整數點位密集成交;
除非後續有更強勢的買盤介入,突破壓力位,向下一個 5x 整數點位進發;
如果突破失敗,則一路砸盤向下。
總之,這可以被理解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大家都覺得這個幣最高只能到 5M、50M,那麼當足夠多的人這麼想、這麼做的時候,市場形成合力,信念導致行動、行動促成價格和趨勢、趨勢誘發進一步的趨勢,完美閉環。
如果這個不嚴謹的科學推論成立,對我們有何指導意義?
關鍵點位的操作,務必小心;
如果可以,關鍵點位處,多等幾根 K 線再進入。
比如我今天 50M 處買入的LUIGI,剛買就開始跌。於是我在自己的筆記上寫了這麼一句話:
💬 “下次在高點整數位,強行等待 3 分鐘後再買入”。
又或者,到了關鍵點位提前賣出?
看,一場自我實現的預言,開始了它的魔力展現。
以上。
查看原文

1.57萬
75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