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 @Theo_Network发的 RedStone 那份刚出炉的《2025 Yield Bearing Assets and Stablecoins Report》。 我点开一看,里面还有 tokenized treasuries 项目跟一众大佬并排写着,终于有人把国债上链这件事说到了点子上。“Tokenized treasuries mirror institutional liquidity and improve upon it via programmability, real-time settlement, and composability.”这句话我读了三遍,越读越觉得这是 2025 年 RWA 赛道最硬核的降维打击宣言。 国债上链,到底在复制什么,又在升级什么?复制的,是华尔街最值钱的水龙头传统国债市场一天能转 1 万亿美元,但 99% 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连水龙头都摸不到。原因?T+1、T+2、银行间、托管行、KYC、纸质凭证……一堆门槛把流动性锁死在机构手里。Tokenized treasuries 把这根水龙头直接拧到了链上:你买 1 万美元的 4 周美债? 链上 3 秒到账,24/7 可交易。 你想拿它做抵押借 USDC? 一行代码,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你想把它拆成 0.01 美元的碎片给 DeFi 协议? 分分钟上 Uniswap 池子。 这不是把国债搬到链上这么简单,这是把华尔街的机构级水龙头直接插进了全球 3 亿加密钱包。升级的是可编程这三个字RedStone 报告里提到 composability,我认为这是 tokenized treasuries 真正吊打传统资产的地方。举个我最近在跑的实验:我把 100 万美元的 tokenized T-Bill 放进 Aave,借出 USDC;再把借出来的 USDC 丢进 Pendle,拆成 PT(本金)和 YT(收益);PT 继续抵押,YT 卖给对冲基金对冲利率。 整个过程 5 分钟,零中介,零电话确认。这在传统世界?至少 3 通电话、2 份合同、1 个托管行、7 个工作日。我自己的判断:2025 是国债上链的临界点监管在松动:美国 OCC 已经允许银行持有 stablecoin 储备,SEC 对 tokenized securities 的态度从禁到沙盒,技术在成熟:L2 的 TPS 已经能扛住机构级流量,预言机RedStone 这种把 NAV 误差压到 1bp 以内。 需求在爆发:对冲基金想 24/7 套利,DeFi 协议想真金白银的抵押品,散户想睡醒就有 4% 无风险收益。 我赌 2025 年底,链上国债规模会从现在的 20 亿刀冲到 200 亿刀。理由因为国债是唯一一个机构愿意给、链上能够吃的 RWA。最后说句大实话很多人觉得 RWA 是传统金融的妥协,我倒觉得是加密世界第一次真正长出了牙齿。以前我们只有 meme、只有 leverage、只有空气。 现在我们有真金白银的现金流,有智能合约的执行力,有全球散户的颗粒度。国债上链,不是把华尔街搬到链上,是把链上的野蛮生长,灌进了华尔街的血管。
"[Tokenized treasuries] mirror institutional liquidity and improve upon it via programmability, real-time settlement, and composability." @redstone_defi hits on the essence of tokenization in their 2025 Yield Bearing Assets and Stablecoins Report.
1.01万
121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