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不少人提到 @infinex 。它不是簡單的 DeFi 錢包或交易所,而是在嘗試回答一個關鍵問題: 👉 下一個 1 億用戶,會繼續停留在 CEX,還是被 DeFi 接住? 2/ Infinex 的設計思路很直接: UX 接近 CEX:passkey 替代助記詞,生物識別恢復,降低新手門檻 自我託管安全:資金仍在鏈上,不必依賴交易所 這就是所謂的“CEX 體驗 + DeFi 安全”。 問題是,這條平衡木能走多久? 3/ 真正的突破點在於 非智能合約資產的引入。 藉助 NEAR Intents + Chain Signatures,Infinex 把 BTC / DOGE / XRP 這些“孤島資產”帶進了 DeFi。 如果這條路徑被驗證成功,意味著數十億美元的鏈下流動性可能第一次大規模進入鏈上金融。 4/ 但跨鏈不是新故事。 過去幾年,無數跨鏈橋被黑,損失超過 30 億美元。 Infinex 選擇用鏈級簽名方案降低風險,但風險不是消失,而是被轉移和重新包裝。 問題在於:用戶是否理解這種風險遷移? 5/ 資金面上,Infinex 已募集約 $67.7M Patron NFT,並分配了 377M Governance Points 給早期用戶。 這是一種“帶身份的融資”+“治理積分”,很 Web3。 但關鍵在: GP 會不會轉化為可交易的治理代幣? Patron NFT 權益是否兌現? 目前答案都懸而未決。 6/ 數據上,Infinex 的 TVL 已接近 $444M。 90%+ 集中在以太坊,這說明: ETH 仍是核心場景 多鏈支持更多是“附加值”,而不是主戰場 如果 ETH Gas 再度飆升,Infinex 的用戶體驗優勢能否撐住,將是一次壓力測試。 7/ 從宏觀角度看,Infinex 押注的方向是: CEX 用戶:被 FTX 崩塌傷過的,需要安全感,但不想面對助記詞 BTC / DOGE 持有者:龐大卻未被 DeFi 吸收的群體 這兩個群體如果被成功拉攏,Infinex 才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入口”。 8/ 風險依舊存在: 安全:passkey / biometrics 的備份機制是否足夠透明? 治理:GP 如果沒有價值承載,用戶會失望 跨鏈:歷史陰影隨時可能重演 這些都是市場會追問的點。 9/ 總結: Infinex...
查看原文
1.85萬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