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2025 Highlights: Who is the "mudslide" that made you lose so much?

撰文:Bright,Foresight News

币圈魑魅魍魉,归零之事常有,但大市值代币一小时内跌超 80% 不常有。短时腰斩甚至斩到脚踝的剧情,仍然在这个涨跌无常的市场中尤为「显眼」。

25 年过半,比特币经历了 10 万 -7 万 -11 万的 V 型走势,而这期间币圈大阴线汇聚而成的「泥石流」,你躲过了几个?

米莱洗不去的污点:Libra

Meme 是 24-25 年加密世界的主旋律赛道。从社区 Meme 到 AI Agent 的 Fomo 热潮,链上超 1 亿美元市值的 Meme 频现,P 小将们不亦乐乎地在各种叙事玩法中厮杀对抗。

而回看过去,有两位总统对这场 Meme 流动的盛宴施加了历史性的作用。

第一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其一月份冠名发行的 Trump 两天冲上近 800 亿美元市值。华语区不少车头一战封神,单币 A8,是目前为止 25 年最无争议的「大机会」。可以说,特朗普发币,推动 Meme 赛道冲向了最高潮。一时间,市场震动,并一致认为特朗普发币的举动将成为各国政要、明星艺人们效仿的榜样。

果不其然,第二位「2025 年币圈最具影响力奖」候选人,阿根廷总统米莱登场了。2 月 14 日,米莱公开支持 LIBRA,这一代币最初在 X 上被宣传为支持小型企业和阿根廷创业项目的工具。因特朗普发币珠玉在前,米莱发行的 LIBRA 半小时内便冲上 42.4 亿市值,然而随着更多内幕地址的巨额获利信息披露和米莱否认与该代币有任何关联,LIBRA 币价短时闪崩至 0.2 美元,成了新年以来币圈的第一场特大「泥石流」。

倘若说 Trump 是 Meme 赛道的高光时刻,那么 Libra 就是 Meme 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根据 DefiLlama 的数据显示,自 Libra 收割一事发生后,Solana 的流动性从 121 亿美元骤降至 82.9 亿美元,Sol 价格也下跌超 20%。

据链上数据统计,一共有 7.5 万名用户受到了 Libra 闪崩的波及,总亏损约 2.86 亿美元,亏损人数超交易者总数的 86%,堪称 25 年最大的链上欺诈事件。而这起抽空当时链上流动性、摧毁「名人币」信任度的 Libra 丑闻,揭露了 KIP Protocol、Kelsier Ventures、Meteora、Jupiter 等一个又一个「RUG PULL」相关做局者的丑恶嘴脸。

Hayden Davis 也就是 Kelsier Ventures 的 CEO,是该事件的始作俑者之一。据传闻,他曾表示,他可以通过利益输送给米莱的妹妹进而「控制」阿根廷总统米莱。而事实上,Hayden Davis 是策划多起 Meme 代币「RUG PULL」的惯犯,牵涉 MELANIA、ENRON、BOB 等多种 Meme 代币内幕交易,收割超 2 亿美元。而 Hayden Davis 后来轻描淡写地将 Libra 称为「一个 Meme」,也表露其仅视 Meme 为收割工具,并不考虑任何实质义务与收割后果的态度。

加密世界高速轮转,且散户投资者的亏损阈值非常之高。但 Hayden Davis 所说,却足以视作所有 Meme 阴谋家所想。「但(我做的一切)在 Meme 市场这并不非法。这就是每场交易中都会发生的事情。这就是这里的规则,人们知道这一点,同意这一点,也靠这一点赚钱。如果你要指责这一点,你就必须指责所有其他事情。」

「这里不是资本市场,这里是赌场。」

下手狠毒的「下架币」:ACT

然而,即使是老牌社区 Meme,也有在交易所、做市商、持币大户集体构建的精密体系下闪崩的风险。

2025 年 4 月 1 日晚 18 点 30 分,ACT 等低市值代币在半小时内集体腰斩的闪崩行情,堪称愚人节惊魂。其中,24 年乘风 AI Agent 热潮,曾经冲击 10 亿美元市值大关的 ACT,在 36 分钟内从 0.1899 美元跌至 0.0836 美元,跌幅超 55%,令人咂舌。

时间线拨回 4 月 1 日 15 点 30 分,币安发布了关于调整多个 U 本位永续合约杠杆及保证金阶梯的公告,其中涉及便含有 ACTUSDT 以及 PNUTUSDT、NEOUSDT 等交易对,且说明调整时间为 18 点 30 分。

而该公告内容针对的是以上代币合约交易的持仓上限和杠杆保证金比例的调整,这显然成为了傍晚惊魂暴跌的导火索。以 ACT 为例,调整前的头寸上限最高为 450 万美元,调整后降至最高 350 万美元。

暴跌发生后,多数用户将矛头指向币安交易所,认为是交易所降低持仓上限从而触发了强制平仓,进一步引发恐慌性抛售。此外,社区还质疑,此前疑似 ACT 做市商的 Wintermute 在同一时间出售大量 Meme 代币,暴跌是否是做市商主动砸盘所致?

晚八点后,币安发布了针对此次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报告表示本次 ACT 的下跌主要源于三位 VIP 用户和一位非 VIP 用户在短时间内出售了约 105 万美元的现货代币造成价格下跌。

Wintermute 创始人 Evgeny Gaevoy 也表示,公司并未参与 ACT 等 Meme 币暴跌事件的主导操作,仅在价格剧烈波动后对 AMM 资金池进行了套利,暴跌并非由 Wintermute 主导。

一时间,竟只有不知名的四位币安用户背了黑锅。但 CoinGlass 数据显示,在 18 点 30 分,币安 ACT 合约持仓量急剧下跌 75%,这恐怕很难解释为四位大户抛售的「杰作」。

至此,ACT 基本宣告了慢性死亡。或许在这场闪崩中并没有像 Libra 一般的作恶者,但散户依然成为了游戏规则制定者们一次「偶然」失误的牺牲品。

VC 币归零惨案:OM

化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上涨的代币总是相似的,而暴跌的代币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 2025 年 4 月 14 日, MANTRA(OM) 大半夜 15 分钟蒸发 55 亿美元市值,暴跌 90% 以上,直接从加密货币市值前 25 名之内跌至 90 名开外,绝对算得上是币圈「顶惨」。

然而,在暴跌发生前,OM 走的却是一条仿佛永不回头的「妖币」之路。 自 2023 年 10 月至 2025 年 2 月,OM 从 0.017 美元暴力拉升至 9.17 美元,涨幅近 540 倍,这对于一个 VC 币来说并不常见。市场和社区都将 OM 只涨不跌的神话归咎于 OM 背后的强庄。

OM 几乎满足了一切 VC 币应有的想象——豪华的融资背景、应用场景(与中东房地产集团的代币化合作)、上线了币安等主流交易所,况且,它还只涨不跌。

反常必有其因,OM 整个项目实质上非常不透明。多方爆料称 MANTRA 团队在一个单一地址中就持有 792M OM,为总供应量的 90%,实质上的市场真实流通可能不足 1%。有人评价道:「团队甚至懒得将这些供应分散到多个钱包中。」

分析师 Mosi 曾撰文剖析称 OM 一个实际只有 400 万美元 TVL 的项目,如何能拥有超过 100 亿美元 FDV。实际上,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住绝大部分真实流通量。

MANTRA 团队一直在 OM 空投上 PUA 社区,其初期高调宣称将在一个月内分发 5000 万枚 OM 代币,并承诺上线即解锁 20%。但实际操作中却一再拖延、更改规则,将兑现周期无限拉长,从而实现社区代币的被动锁仓。事实上,如果真的发放了足额空投,那么 OM 真实流通量将显著增加,根据链上数据来看,价格一定会大幅下跌。

与不断戏弄社区成鲜明对比的,是 OM 大户地址频频提币并转入交易所的动向。

3 月 25 日,MANTRA 的投资机构 Laser DIgital 的地址向 Binance 存入 170 万枚 OM,价值 1149 万美元。另据 Genç Trader 监测,钱包地址 0x9a…1a28 在暴跌一天前向 OKX 转入了约 2000 万美元的 OM。从链上交互记录来看,这个地址在 3 月初刚从 Binance 提走了大约 4000 万美元的 OM,是之前拉高币价的鲸鱼之一。

此外,链上侦探 ZachXBT 在暴跌当日发文称,OM 暴跌事件可能与 Denko(Reef Finance 创始人)和 Fukogoryushu 有关。据称,这两人在 OM 代币价格暴跌 90% 前的几天内,曾联系多人试图以其持有的 OM 代币为抵押获取大额贷款。场外大额 OTC 的传闻,为这场似乎早有准备的收割增添了阴谋论色彩。

对于暴跌,MANTRA 团队发布了一则声明,称此次下跌是由于不理性的清算引发的,和项目本身无关,并表示不是团队所为。后续, Mantra 联合创始人 JP Mullin 在播客中表示:「我很难受,社区很难受,但我们没做坏事。」他在公开声明中暗指 OM 暴跌是被某交易所狙击,并承诺「公开透明的全部信息」和「回购和销毁计划」。

然而,时至今日,MANTRA 团队一如既往地「变了卦」,在撇清责任、转移矛盾后,团队任由未付诸的计划随着币价一路南下。

币安 Alpha 催生的新镰刀:ZKJ、KOGE

提及 2025 年币圈,币安 Alpha 的创新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但币安 Alpha 中 ZKJ、KOGE 的闪崩,却是早早为全民争刷 Alpha 交易量的热情泼了一头冷水。

6 月 15 日晚 20 点 30 分,Polyhedra Network 的原生代币 ZKJ 在两小时内暴跌超过 85%,价格从 2 美元闪崩至 0.29 美元,市值蒸发近 5 亿美元。而 48 Club DAO 的治理代币 KOGE 在半小时内即从 61 美元跌至 8.46 美元。

Coinglass 数据显示,仅在当晚 20 点 至 22 点 期间,全网爆仓金额达 1.02 亿美元,光 ZKJ 便贡献了 9433.60 万美元的爆仓量,多单爆仓高达 9368.78 万美元,彻底收割了合约流动性。

币安 Alpha 的积分机制本质上构建了一个「流动性幻觉」—— 为获取币安 Alpha 的空投,用户需要疯狂对刷交易对来得到积分。然而不少 Alpha 代币仍是波动较大的新币或 Meme,贸然开刷并不符合 Alpha 玩家的风险偏好。那么,币安 Alpha 生态中流动性较好、币价相对稳定的代币就登上了「首刷榜」。

而身处风暴眼的 ZKJ 和 KOGE,恰好出事前正是币安 Alpha 上 BSC 链交易量最大的两个代币。ZKJ-KOGE 对刷的低磨损策略,更是在社区、社交平台上口口相传。事发前,该交易对的日交易量连续几日均超过 2 亿美元。

然而,暴风雨前的平静并不会持续太久。「流动性幻觉」导致 ZKJ-KOGE 到 LP(流动性提供者)普遍设置极窄的价格区间。幻觉一旦被戳破,大量抛售导致价格突破这个狭窄区间后,市场上便没有足够资金承接卖单,迎来的只有无尽的死亡螺旋。

据链上分析师 Ai 姨分析,ZKJ 和 KOGE 的闪崩呈现出精心策划的收割行动特征。三个主要地址瞄准了币安 Alpha 背景下两个代币对刷形成的巨量交易额和流动性,通过「大额撤出流动性 + 持续抛售」的双重打击,使得两个代币接连崩盘:

地址 0x1A2 开头在 20 点 28 分 至 20 点 33 分 期间两次撤出约 376 万美元 KOGE 和 53.2 万美元 ZKJ 的双边流动性,随后将 45470 枚 KOGE 换成 ZKJ,价值 379.6 万美元,并分批抛售 157.3 万枚 ZKJ。

第二个关键地址撤出约 207 万美元 KOGE 和 138 万美元 ZKJ 的双边流动性,同时抛售 100 万枚 ZKJ。

第三个地址在接收到第二个地址转移的 77.2 万枚 ZKJ 后进行清仓操作,进一步加剧 ZKJ 的下跌趋势。

所以,币安 Alpha 并不能成为项目安全性与信誉度的保障。短期的稳定、高回报,只是让你形成思维惯性的毒药,方便最终收网时你还念念不忘。

36.42K
0
The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provided by third parties.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OKX is not the author of the cited article(s) and does not claim any copyright in the materials. The content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OKX. It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 endorsement of any kind and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investment advice or a solicitation to buy or sell digital assets. To the extent generative AI is utilized to provide summaries or other information, such AI 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accurate or inconsistent. Please read the linked article for more details and information. OKX is not responsible for content hosted on third party sites. Digital asset holdings, including stablecoins and NFTs, involve a high degree of risk and can fluctuate greatly. You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whether trading or holding digital assets is suitable for you in light of your financial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