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ensys 的 Linea 集成 Lido V3 以自動質押橋接 ETH
- Linea 將使用 Lido V3 的 stVaults 自動質押橋接 ETH。
- 使用者無需主動輸入即可獲得被動 ETH 質押獎勵。
- 定於 2025 年 10 月推出,並具有強大的安全保障。
Consensys 開發的乙太坊擴展網路 Linea 公佈了集成 Lido V3 質押基礎設施的計劃,此舉可能會重塑乙太坊第 2 層的收益生成。
這項名為 Native Yield 的新功能將自動質押用戶橋接到 Linea 的 ETH,允許 DeFi 參與者無需積极參與即可獲得乙太坊原生質押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整合標誌著與 DeFi 傳統激勵模式的重大背離,提供了一種簡化且可持續的收益生成方法,無需代幣排放或高風險借貸協定。
雖然正式發佈計劃於 2025 年 10 月,但該公告已經引發了有關其對乙太坊更廣泛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的討論。
將閑置的乙太坊 (ETH) 轉變為活躍的 DeFi 收益
Linea 戰略的核心是相信 ETH 資本閑置在 Layer 2 網路上是一個錯失的機會。
目前,橋接到大多數 L2 的 ETH 必須手動部署在 DeFi 協定中才能產生回報。
然而,通過 Native Yield,Linea 旨在通過 Lido V3 的智慧合約自動質押橋接 ETH,從而扭轉這種模式。
該系統不僅簡化了使用者的質押,還解決了 Linea 所說困擾 DeFi 的一個更廣泛的問題:激勵碎片化。
據 Linea 稱,目前跨多條鏈追逐高 APR 的模式已經變得不可持續,用戶不斷遷移流動性以獲取短期收益。
Native Yield 旨在通過產生來自乙太坊權益證明共識的可持續 3-5% 質押獎勵來創造一個更穩定的環境。
採用 Lido V3 的 stVault 和保護措施構建
該系統的技術基礎在於 Lido V3 的 stVaults——專為無需信任的質押而設計的非託管智能合約。
這些合約由Linea選擇的節點運營商運營,提款密鑰保存在安全合約中,而不是由任何中心化方持有。
這種設計確保質押透明、無需許可且安全。
為了保持資本效率,同時確保用戶順利提款,Linea 將實施流動性緩衝。
該緩衝區由未質押的 ETH 組成,以滿足高提款需求。在需求超過緩衝的時期,使用者可能會收到 stETH,可以在二級市場上交易。
這種設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摩擦,同時保持用戶資金的生產力。
此外,該系統還集成了 EIP-7002,這是一種允許在治理失敗或安全風險時強制取消質押的機制。
如果需要,系統可以使用「逃生艙口」機制脫離 DAO 控制,為使用者提供額外的保護層。
為了管理自動質押流程,Linea 引入了一個名為 Native Yield Operator 的角色。
該運營商負責監督質押流程並確保系統保持平衡。
然而,治理不是集中的。如果突破流動性閾值或性能下降,使用者自己可以發起再平衡作或觸發提款。
這些內置的保障措施旨在使Linea的質押生態系統能夠抵禦運營挑戰和治理攻擊。
在智慧合約風險和集中控制仍然是關鍵問題的領域,Linea 的架構因其主動的風險緩解措施而脫穎而出。
未來之路
雖然許多 L2 依靠代幣激勵來吸引資本,但 Linea 正在制定一條不同的路線。
通過提供可持續的乙太坊原生收益,無需代幣排放或臨時獎勵,Linea 相信它可以吸引長期資本。
這種轉變可以提高流動性深度和交易執行,使網路在 DeFi 領域具有競爭優勢。
儘管如此,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Lido V3 的 stVault 相對較新,尚未進行大規模測試。
一些批評者認為,更成熟的替代方案,例如 StakeWise V3 Vaults,可能會提供更安全的途徑。
儘管如此,Linea 仍然致力於其路線圖,並且在 10 月發布之前沒有表示任何變化。
Linea 的原生收益功能不僅僅是技術升級,更是重新定義乙太坊第 2 層競爭流動性方式的戰略努力。
通過結合質押基礎設施、非託管設計和清晰的治理框架,Linea 將自己定位為 ETH 的安全、產生收益的中心。
如果該系統被證明可以有效吸引和保留流動性,Linea 可以將自己打造成資本效率最高且與乙太坊一致的 L2 網路之一。
隨著 2025 年 10 月發佈的臨近,所有人的目光都將集中在這種大膽的方法是否能夠大規模提供性能和信任度上。
Consensys 的 Linea 集成 Lido V3 以自動質押橋接 ETH 的帖子首先出現在 CoinJournal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