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試圖理解這篇文章。 我花了一整個晚上試圖解碼它。 標題是「比特幣的擁有權遵循冪律」。。 帖子中描述的數據中存在的唯一「冪律」是財富分配。仔細閱讀這篇文章。與價格本身無關。 我繪製了這個 「擁有權」,它是一個粗略的冪律,即擁有的數量與給定數量的用戶數量。這是他提到的直線。 我們如何從這個到價格?它甚至不是一條漂亮的直線,特別是對於虛構的數位。 即使這樣也沒有任何意義: 1) 數位完全是虛構的。實際財富分佈數據基於位址。自 2009 年底以來,我們有數以萬計的非零位址。他在 1 年之後聲稱有 1、10、100、1000、2010 個使用者。1 年後我們只有10個使用者?幾乎不可能理解所描述的內容。 2) 他從擁有權變為系統中的總用戶數。 要計算系統中的總用戶數,我們需要瞭解所有擁有權級別的使用者,並將它們相加。他的意思是 2011 年 7 月的 100,000 人至少有 3 個比特幣嗎?這一點也不清楚。 3) 他的用戶數在給定的時間內增長了 10 倍。這些時間最初接近 140 天。這基本上是 S2F 模型,你在相同的時間內上漲等量。預測甚至更糟,因為首先用戶增長 6,然後增長 9.3。正如我之前所說,冪律的收益是遞減的。 4) 他聲稱價格“與分配相匹配”。如何?價格無法與“擁有權分配”相匹配,因為它不是時間的函數。 他的使用者序列最初定期增加 10 倍,後來甚至在一年內加速了 6 倍,然後在一年內加速了 10 倍。不是冪律。甚至不知道在說什麼。 所以總結一下,OP 簡單地描述了一堆應該代表財富分配的虛構數位,並聲稱這些財富的分配有一個冪律。 他聲稱的使用者和價格模型不可能是冪律,因為它們沒有收益遞減法。 注意:這個人 1 年前聯繫我,讓我解釋一下我的冪律圖中的 y 軸。他要求使用美元,就像他不懂科學記數法一樣。 所以我真的懷疑他是否理解什麼是冪律。 也許 X 帳戶不是真正的 Jim618,但他聲稱是。
查看原文
1.2萬
18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