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稳定币热潮背后,到底谁在赚钱?
随着合规稳定币龙头Circle上市,带来了标杆效应,国内也开始纷纷关注起稳定币。
各种稳定币支付大会层出不穷,企业们各种组织学习,当然币圈社区中也在积极讨论,大儒纷纷辩经。
热闹背后,目前到底谁赚到钱了呢?
其实根据整体流程,稳定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角色可以赚到钱。
第一阶段,申请牌照。
合规先行,目前大家都在香港申请牌照。
香港监管的最大问题是过于严苛,要求很多,很多公司不知道到底怎么才能满足监管的要求。
这个时候,律师事务所就先跳出来了,给申请牌照的公司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递交材料、与监管沟通。
所以这个阶段,律所先赚到钱了。
第二阶段,构建技术。
合规和技术可以并行,很多公司是一边申请牌照,一边搭建技术系统,这样牌照一旦通过,就可以立马上线自己的稳定币,抢占先机。
如果等到牌照下来后再启动项目,那就错过了时间窗口期,远远来不及了。
做稳定币支付还是挺复杂的,需要合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代币发行服务、流动性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等。
具体包括KYB、KYT、AML、订单管理、地址管理、清结算、出入金、合约审计、链上安全等等。
但是传统的Web2公司其实缺乏区块链开发的相关经验以及人才积累,因此需要和Web3技术服务公司合作。
因此,在这个阶段,很多Crypto技术服务商也开始招揽客户了,也直接获得了收入。
第三阶段,渠道推广。
如果有了牌照,也做好了技术,那么就可以直接开展业务了。
不过当前,绝大多数公司还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最多处于洽谈状态。
但是一旦启动业务,就将是“百币大战”的局面。
对于稳定币来说,流动性是核心。
各种稳定币需要找到自己的业务场景,扩大使用规模。
那么渠道推广非常重要,需要找到有量的渠道进行合作。
典型如Circle,USDC能迅速崛起,也是主要依靠Coinbase大力支持所提供的流动性和品牌背书。
这是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对于香港稳定币玩家们,也要绑定各种渠道抢占市场。
那么,在这个百币大战的阶段,最赚钱自然是各类渠道,包括交易所、电商平台、跨境贸易公司等等。
经过了上述三个阶段后,最终跑出来的稳定币才能真正赚钱。
最后会有一家稳定币会跑出来,将成为香港地区龙头或者中文区龙头,并且会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空间,通过虹吸效应获得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有了稳固的市场份额之后,接下来自然是提高自己的盈利,这时候才是稳定币发行商赚钱的时候。
参考国内的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外卖大战,莫不遵循这样的路径。
开始时都是一片混战,最后跑出来的玩家会赢家通吃,而且经过补贴大战后,需要休养生息,降低补贴提高单价,从而盈利。
而这个时候,盈利也是非常恐怖的,稳定币发行商本身也是靠庞大的资产量才能盈利。
除了各类项目方们,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直接的收益是,新稳定币势力通过补贴抢夺市场、抢夺流动性时,我们散户也可以从中套利。
总之,稳定币热潮可以说是“水大鱼大”,要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
@circle @Tether_to @humafinance #PayFi #HumaFinance

1.24万
33
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该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欧易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请阅读链接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包含稳定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